中時:阿里入主有線電視 線上、線下通吃
新浪:歌華聯手中影、阿里等 6 公司組建中國電視院線
鉅亨:歌華有線聯手中影阿里共設電視 院運營公司
中時:阿里攻線上影音 打造中國版 HBO
新浪:付費電視在中國還有多遠?
信報:樂視:免費台必輸 劇集乏驚喜
中時:小米挑戰樂視
新浪:小米「做空」樂視背後 趨同產品鏈下的模式競爭
新浪:海信欲打造全球最大互聯網電視平台
中時:有線電視費率鄭文燦:全國都該降
自由:〈北部〉竹市有線電視收費 議會促降
聯晚:電視頻道單買
消基會籲開放
中廣:頻道多節目差 消基會籲重視資訊人權
NowNews :痛批電視生態!廣電三法拚過關消基會:應廢不平等條約
蘋果:廣電三法拼過關消基會批立法粗糙
東森:消基會批廣電三法草案粗糙應將選擇權還民眾
TechNews :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如何站穩 IPTV 女王寶座
中央:意法半導體展示用於下一代數位電視的最新機上盒平台
蘋果:智慧家電 e 指搞定
聯合:行動寬頻
將增列國碁條款
VR ZONE : ECONSULTANCY 及 ADOBE 研究報告揭示亞太地區以行動裝置為優先的業務轉型之程度
新浪:從 40 後到 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TechNews :下世代網路戰爭:搶奪更多的使用者與顧客
iThome :中華電信展示三載波聚合, 4G 下載可達 330Mbps
鉅亨:中華電、諾基亞、高通攜手 展示 3 載波聚合技術
蘋果:兩岸 5G 技術
合拼主控權
中時: TBC 光纖寬頻 200M 偏鄉也可安裝
經濟:台數科衝市佔
申請上市
蘋果:搶進「寬帶中國」商機聯發科與工信部簽合作協議
香港經濟:智能城市-我們已經落後於新加坡
數位時代:不用帶眼罩裝置了!把擴增實境,帶到你眼前: Holus
阿里入主有線電視 線上、線下通吃
阿里入主有線電視 線上、線下通吃
進攻家庭娛樂影片市場,出身互聯網企業的阿里巴巴這回打算線上、線下通吃!不僅將經營大陸有線電視業者歌華合資設立的「中國電視院線」,透過有線電視打造觀影平台,也要推出線上串流影片服務TBO ,向美國HBO 下戰帖。
上海證券報報導,歌華昨(15 )日公告,該公司及間接控股方北廣傳媒集團與中影股份、中國廣電網絡公司、阿里創業投資、金磚絲路投資等簽署協議書,共同設立「中國電視院線」有線電視系統公司,註冊資本為5 億元人民幣(下同)。
其中,歌華擬出資3.1 億元、股份佔62 %;中影股份、中國廣電網絡公司則擬分別出資5,000 萬元,各佔10 %,其餘3 方均出資3,000 萬元,佔股均為6 % 。儘管歌華出資佔絕大部分,但全體發起人一致同意,該公司將由阿里巴巴負責籌備與營運。
除了 入主有線電視,阿里日前也宣布,將在未來兩個月內,在中國市場推出線上串流媒體影片服務,名為「TBO (Tmall Box Office ,天貓票房)」,將向美國HBO 、Netflix 等同類型服務看齊,不僅採購內容,也會自製部分內容。
目前尚不清楚,該項新服務與阿里入股的影片網站優酷土豆將如何分工合作。( 工商時報)
歌華聯手中影、阿里等6 公司組建中國電視院線
北京新浪網
(2015-06-15 01:36)
在智能電視機上,看正在熱映的電影將成為現實。歌華有線(600037.SH)6 月14 日晚間公告透露,歌華有線、中影、阿里等6 家公司將共同發起組建「中國電視院線運營公司」。這6 家合作方包括歌華有線、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中影」) 、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 下稱「國廣網路」) 、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杭州阿里」) 、金磚絲路投資( 深圳) 合夥企業( 下稱「金磚絲路」) 、北京北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下稱「北廣傳媒」,是歌華有線的關聯公司) 。
公告顯示,杭州阿里註冊資本2.6 億元,由馬雲控股80% ,由謝世煌持股20% ,法定代表人為陸兆禧;金磚線路的合夥人為金磚絲路資本控股( 深圳) 有限公司、上海欣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其中包括俄羅斯等國家優質節目內容的獨家代理資源。
近日,上述6 家公司簽署了《中國電視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新公司今後將負責「中國電視院線」在全國簽約省市的運營和推廣,以互動方式在有線電視傳輸網路、網站中傳播廣播、影視節目及相應市場運營業務。
「中國電視院線」的註冊資本為5 億元,其中歌華有線控股62% ,中影持股10% ,國廣網路持股10% ,杭州阿里持股6% ,金磚絲路持股6 % ,北廣傳媒持股6% 。
事實上,中國電視院線採取兩層架構設計:歌華有線將分別牽頭髮起設立中國電視院線控股有限公司( 籌) 和中國電視院線股份有限公司( 即中國電視院線運營公司) 。
2014 年12 月23 日,歌華有線已聯合全國30 多家省市有線電視網路運營商共同成立了「中國電視院線聯盟」,並與30 個省份簽署電視院線業務合作協議,依託各家省市的高清交互平台,開闢傳統電影院線之外的第二大電影發行市場。聯盟成員單位即國內有線電視運營商,正積極協商組建中國電視院線控股有限公司,一旦成立,歌華有線將把所持中國電視院線運營公司的62% 控股權轉讓給中國電視院線控股有限公司。
作為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巴巴,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因此今後阿里巴巴將作為主要運營方負責電視院線運營公司籌備組的運營、實施工作;電視院線運營公司成立後,將由阿里巴巴選派推薦人員出任第一任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的運營。
今後,各合作方將聯手打造「中國電視院線」的品牌,計劃年內完成「中國電視院線」在30 個省份地區有線電視網路的上線,屆時「中國電視院線」品牌欄目將覆蓋全國2000 多萬高清交互用戶,輻射近2 億有線電視用戶,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家庭觀影平台。
業內認為,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電視院線」將積極推進有線電視運營商的戰略轉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歌華有線聯手中影阿里共設電視院運營公司
鉅亨網新聞中心 ( 來源:北美新浪) 2015-06-15 08:08
中證網訊 歌華有線6 月14 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近日與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業務、資本等方面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形成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合作內容包括建設電視 院中影專區,合作投資優質影視劇作品的創作和發行等。
在業務合作方面,雙方擬合作建設電視 院中影專區、互動點播系統(NVOD )、影視劇宣傳推廣及譯製片引入及其他項目合作;資本合作方面,雙方將合作投資優質影視劇作品的創作和發行、投資設立影視版權投資基金及中國電視院項目的股權合作。此外,雙方將積極探討在中影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北京懷柔區土地項目中展開合作的可能。
公告稱,公司積極參與中影股份作為出品方、發行方的影片投資。目前公司已簽署投資協議的影片為:《大唐玄奘》,公司投資額佔該片投資總額的10% ;《中國推銷員》,公司投資額約佔該片投資總額的10% ;《我的戰爭》,公司投資額佔該片投資總額的15% 。
歌華有線表示,公司與中影開展戰略合作,雙方資源互補,有利於公司完善業鏈,打造多終端、跨媒體的優質內容平台,通過有線網絡高清交互平台、互聯網平台以及手機電視等渠道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內容服務和更高品質的品,擴大用戶規模、提高用戶黏性和附加值創造,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跨地域、跨網絡、跨終端發展,加快戰略轉型,打造新型媒體集團。
歌華有線同日公告稱,公司擬共同發起設立中國電視院運營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為5 億元,投資方分別為:歌華有線(3.1 億元,佔比62% );中影(5000 萬元,佔比10%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5000 萬元,佔比10% )、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3000 萬元,佔比6% )、金磚絲路投資(深圳)合夥企業(有限合夥)(3000 萬元,佔比6% )、北京北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3000 萬元,佔比6% )。同時各方確認,阿里巴巴[ 微博] 作為主運營方負責電視院運營公司籌備組的運營、實施工作;電視院運營公司成立後由阿里巴巴選派推薦的人員出任第一任總經理(對公司董事會負責),全面負責公司的運營。
分析認為,中影作為我國電影行業的龍頭企業,同時擁有與世界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家著名電影企業的緊密合作關係。而歌華擁有網絡渠道及穩定用戶群。二者強強聯合,將拓展在電視院的發展,而阿里巴巴的參與則可以將電視+ 電影+ 互聯網聯合起來,開拓新的市場。
阿里攻線上影音 打造中國版HBO
只搞影視滿足不了胃口,阿里影業欲做娛樂電商平台。圖為阿里巴巴杭州總部。(新華社資料照片)
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娛樂寶平台,網友出資100 元人民幣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中新社資料照片)
阿里巴巴集團積極打造其娛樂電商平台,除參與華誼兄弟定向增資,收購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國並改名為阿里影業,並以此為平台,整合阿里的電影業務。現在,阿里巴巴集團還計畫進軍線上影音,2 個月內將推出新服務天貓影院,希望打造中國版HBO 及Netflix 。
阿里巴巴數位娛樂事業群總裁兼阿里影業執行董事劉春寧14 日於上海國際電影節表示,將在2 個月內推出天貓影院的串流影視服務,內容將於大陸或海外購買及由集團內部製作,90% 內容需要付費,用戶可選擇繳付月費或逐次收看付費方式。
90% 內容需要付費
劉春寧指出,希望創造全新家庭娛樂體驗,目標是成為中國HBO 及Netflix 。
路透報導,目前大陸影視網站如優酷土豆、百度旗下愛奇藝等,目前都是免費提供影視,主要獲利為廣告收入。Netflix 是美國最大的線上影片租賃提供商,近年來亦大量投資自拍影視劇,例如《紙牌屋》等,HBO 則是美國最大的付費影視頻道之一。
組建中國電視院線
此外,歌華有線也在14 日公告,將聯手中國電影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路公司、杭州阿里創業投資公司、金磚絲路投資(深圳)合夥企業、北京北廣傳媒集團等6 家公司,將共同組建「中國電視院線營運公司」,未來在智慧電視機上,看正在熱映的電影將成為現實。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作為網路巨頭的阿里巴巴,擁有獨特資源優勢,因此阿里巴巴將作為主要營運機構,負責電視院線運營公司籌備工作;電視院線運營公司成立後,將由阿里巴巴選派推薦人員出任首任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的營運。
阿里將與各合作機構聯手打造「中國電視院線」品牌,計畫今年內完成「中國電視院線」在大陸30 個省市地區有線電視網路的上線,屆時「中國電視院線」品牌欄目將覆蓋全大陸2000 多萬智慧電視用戶,輻射近2 億有線電視用戶,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家庭觀影平台。( 旺報)
付費電視在中國還有多遠?
北京新浪網
(2015-06-13 22:54)
馬國力付費電視的春天來了嗎?
這是梅威瑟和帕奎奧參加的所謂「世紀大戰」,帶給中國許多與體育有關人士的一個啟示。比賽雖然談不上精彩,但超過5 億美元的總收入的確符合世紀大戰的聲望。如此高昂的比賽,只有付費電視能夠實現。因此有人提出,中超將來也可以在付費電視直播,幾百萬用戶的收入就會比現在的版權費高。付費電視真的可以成為未來中國體育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嗎?
至少,這場比賽帶來的巨額電視收入再次證明了:除了中國之外,各國的電視都還沒有「日薄西山」,掙到錢的HBO 和SHOWTIME 都是存在多年的電視公司而不是新媒體。中國的電視之所以這麼快的衰落(即使如此距離沒落還有很長的距離)是由於不思進取的體製而不是新媒體的進攻。
中國的電視從一開始走的就是當年蘇聯和東歐的道路:國家所有,宣傳機器,開路播出,不需要付費。直到1995 年開始中央電視台3 、5 、6 、8 套頻道上星播出,才向各地廣電網路公司收取傳送費,而各地的廣電網路公司又向用戶收取基本的網路建設費,這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付費電視」。進入到新世紀之後,由於廣電數字化的進程,有了一些需要二次付費的頻道,這就是付費電視了,但是由於傳統電視的影響力太大,我國的數字付費頻道收入和基本頻道的廣告收入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更沒有像HBO 等這麼大影響力和收入的付費電視公司,所以付費電視在我國沒有形成任何可以稱道的規模,而付費收看體育賽事更是遙不可及。
收費體育電視需要幾個必要條件。允許付費電視存在的國家電視體制。我們現在經常提起的英超付費收看模式,若不是上個世紀80 年代歐洲各國立法開始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電視領域,是不會有天空電視台的存在的,也就不會有英超模式。由於付費電視的盈利模式簡單,所以需要用最簡單的運營模式以降低成本,用最大的成本購買內容和市場推廣,就必須是高效而簡單的私人公司模式,這在中國還不被允許。其實在英國和歐洲的其他地方,由於國家立法的嚴謹,私人的如天空電視台的競爭並沒有削弱公共電視台如BBC 的影響力。
允許運營商和終端用戶點對點交互的技術手段。無論是賽事組織的聯賽型付費電視還是單場賽事點播型的付費電視,都需要點對點的直接溝通。從這點上講,無論是直播衛星還是有線網路,技術都已經成熟。
與公共電視相比,付費電視即使用戶再多也是為特定觀眾服務的,因此需要讓有能力付費的用戶有付費的理由,即他們需要的內容。根據各國不同觀眾的愛好和收視習慣,這種內容不盡相同,但是總體上不多。在美國,由於電視市場一開始就是開放的,所以對於觀眾喜愛的,可以佔據屏幕相當長時間的體育聯賽,幾家免費的電視公司都肯出大價錢購買轉播權,賽事組織雖然都逐漸有了自己聯賽的付費頻道,例如NBA、NHL 、MLB等,但是這些頻道的付費收入與版權費差距太大,形不成主要的盈利。只有單場「打架」式的賽事可以在付費點播上成為主角,以拳擊為主,加上自由搏擊、表演式摔跤等幾個項目。在英國,酒吧裏面看球本來就是一個傳統,而且公共電視台的體制決定了轉播費無法滿足英超的需要,所以天空電視台才得以成功。
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和長久的盈利預期。付費電視的盈利模式簡單,就是收視費價格乘以收視戶。收視價格和社會總體的消費水平一致,例如二十年來,每場拳擊收視費從29.99 美金逐漸漲到了今年的99.99 。英超的收視費從二十年前每月的不足20 英鎊漲到了現在的接近100 。從免費到付費,無論哪個國家觀眾都會有一定的適應過程,這對於付費電視就是一個痛苦的忍耐過程:要高價收購版權,高費用推廣,用戶卻只能緩慢增加。當年的天空電視台就險些破產,而德國類似的體育頻道沒有堅持到新世紀就已經不復存在了。當然,忍過了這個時期,觀眾數額達到一定的量,付費電視公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我十多年前和一些領導談論過在中國開辦付費電視頻道的事情,那個時期我國的直播衛星剛剛發射成功,而且國外衛星公司在我國的落地已經成為了巨大的灰色產業鏈,大城市的每棟高樓上面都可以看到衛星天線,用戶基礎已經具備。最後的結論是由於政治需要而不能開放這個市場,直到今天。即使如今的政策有了改變,可是已經過了付費電視的黃金時機,現在的中國電視機構主要的收入來源只能是廣告了。因為有了高速的互聯網技術,有了高清質量的畫面,絕大多數用戶不會再申請安裝一個衛星接收機了。
互聯網電視將成為未來收費「電視」的主要平台。現代技術的發展是幾何式的,五年前「互聯網電視」還只是概念,現在就已經是主流了。所謂互聯網電視,其實就是把客廳牆上的電視機換成計算機的顯示屏,然而尺寸一大,一上了牆,顯示屏的功能就主要還是電視。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後果,第一份中國廣電總局發出的互聯網電視牌照是在2010 年,在那之前,由於技術的原因,網速遠遠達不到傳送圖像的要求。而短短的幾年,現在的家中無線網路已經可以輕鬆地傳送在大屏幕上播放高清信號了,因此互聯網電視將成為未來付費節目的主要承載者。
因為,互聯網電視其實已經將用戶的所有終端都變成了電視機,大小不同而已,所以只要有網路,用戶可以在任何終端上看到自己要看的節目。而且手機已經變成了控制客廳大屏的工具,而手機付費則對於所有人來講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電視收費(除了基礎費用之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不是可以接受的。手機變成的電視,解決了互聯網公司的收費模式。
互聯網使得過去以電視台為中心的頻道收看模式變成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收看模式。由於互聯網對於用戶收看習慣的徹底了解而形成了屬於互聯網公司的社區中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當這個社區中心成為一定規模的時候,互聯網公司或是向這個社區用戶收費,或是向其發送廣告,盈利模式就變的很簡單。
互聯網是市場社會的參與者,天生具備競爭精神,體育內容的競爭直接體現就是版權費的上漲,體育組織者從中得利,從而會按照他們的要求對於賽事做出改變,以適合觀眾的需求,觀眾也就會粘的更緊,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網路社區。這就讓在社區適用的各種衍生品市場加大,所謂的O2O 就可以實現。而且由於和傳統電視不同,這個社區是觀眾自願加入的,持續時間就會更長。
那麼是否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的付費收入模式已經成功了呢?答案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方面,收視的基數還太小。儘管各個互聯網公司都在推廣自己的盒子和整機,但總體數量還是不夠。雖然和電視相比,互聯網提供的觀眾數據更加準確,但是如果總的基數達不到一定數量級的話,準確的數據反而令人沮喪。盈方中國做過一個賽季的女籃聯賽網路直播,每場觀眾人數不到一萬人,第二年就叫停了。雖然互聯網電視一定會以幾何方式增長,但是初期的幾年一定很痛苦,特別是向投資人報告的時候。實際上,互聯網儘管可以做很多傳統電視做不到的事情,有些甚至可以是顛覆性的,但是所有的一切是否成功都是要看用戶是否增加。
另一方面,獨家內容太少。美國的NETFLIX (網飛)網路電視公司在過去兩年發展的很快,現在全球有將近七千萬用戶。它的用戶大飛躍重要的原因是獨家電視劇《紙牌屋》,用戶要單獨再付費才能收看,《紙牌屋》成為了互聯網電視盈利的一個經典案例。不過網飛公司至今還是沒有踏入體育領域,因為體育與其它內容不同,若想取得獨家版權就需要高投入,但是它又是一次性的,不像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二輪播出還是很有價值,體育直播過後即使再精彩也很少有人付費了。如果觀眾從電視台可以看到,那為什麼還要付費給互聯網電視?
設置也過於複雜。在相同的內容上,人們一定選擇電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操作簡單,遙控器按兩下即可。而不論是在機頂盒還是在整機上,互聯網電視的操作過於複雜,什麼時間也做到只用按兩下就可以,他們就差不多成功了。這是互聯網思維一直強調的用戶體驗,但現在依然缺乏。
儘管如此,互聯網電視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有很大變化。未來3-5 年無疑是互聯網電視飛速發展的時機,智能電視機在市場上會佔據絕對份額。但是智能電視機上的內容則來自於多個平台,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電視的內容提供商都「掛靠」在擁有播出執照的七個不同的機構平台,很難整合成兩三家巨型公司。觀眾也是有著不同的收視平台愛好,因此沒有一家可以「通吃」,雖然互聯網是沒有界限的,但是從目前規模上講其實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平台,由於互聯網電視的興起,頻道為主逐漸要變成內容為主,真正的全國性內容提供平台才能將利益最大化。
如果互聯網電視在未來三到五年裡面有一個爆髮式發展,例如達到一億用戶,按照一半的用戶願意繼續付費的話,這個行業在體育賽事方面就可以起到發達國家電視台的作用,在版權費上與央視強力競爭,從而為賽事組織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中國體育就可以從中受益。但如果用戶只是在百萬千萬級徘徊,無論是投資者或者將來上市後的股民都會產生質疑甚至引發資金斷裂。
我之所以主張電視機構與電信等公司合作組成國家層面的另外幾個電視台,形成電視市場的競爭,主要出於這樣的擔憂。但現在看來,這樣的前景比互聯網電視的成功還要遙遠。
(作者係前中央電視台體育節目中心主任兼體育頻道總監,北京奧林匹克轉播公司首席運營官,現任盈方體育傳媒中國公司董事長)
樂視:免費台必輸 劇集乏驚喜
信報財經新聞 – 2015 年6 月15 日星期一上午4:20
亞視變天,引入山東富商,雄心壯志打造集網絡、手機平台於一身的傳媒王國,更要衝出香港;然而,在樂視控股副總裁莫翠天眼中,亞視難以「再見艷陽天」,他更直言,亞視專攻網絡電視,除非有新商業模式,否則沒機會翻身,「未來做免費電視台收廣告費的都會輸,樂視入香港無可能會輸。」
「說得直接一點,我不認為香港電視台進入中國有任何優勢,一個都數不到。」莫翠天表示,亞視成功進軍內地的機會微乎其微,「一是資本性投入,二是內容投入,香港和內地無得比,看看《武則天》等古裝片的巨額投資就知道。」
莫翠天慨嘆外人常以為網絡電視好簡單,但要建立一個成功的OTT (Over The Top )平台相當困難。「中國每日有5000 萬用戶用樂視網,我們不停試不停改,才令UI (用戶介面)操作簡單,還要有內容和懂得『落地』方法;傳統電視台要在其他市場建立OTT 平台的投資額龐大,風險亦甚高。」樂視向亞視購買劇集和資訊時事節目的談判拖足半年,莫翠天說今次碰上亞視股權易手,可能又要推倒重來。「新老闆接手可能又有不同想法,真的談了很久,但是開心的。」
暗示奪歐國盃直播權
樂視於6 月1 日宣布未來三年投資60 億元,並誓言明年當上全港第二大收費電視台。莫翠天豪言樂視無可能會輸,因為他們的收費僅是對手的一半。
然而,收費電視「有波睇」才是王道,例如nowTV 已經搶去今年西甲、英超和NBA 獨家播放權,所以客戶人數維持本地之冠。不過,樂視體育在內地壟斷了全球99% 賽事播映權,莫翠天表示已做好準備迎戰。被問到是否會直播2016 年歐洲國家盃,他說:「等我們好消息。」
2016 年歐洲國家盃決賽周大約在暑假舉行,按歷屆賽事推算,直播權誰屬大概在今年7 月公佈;香港方面,上兩屆均由nowTV 奪得直播權。
被問到有否想過樂視攻港會輸,他堅定地說無可能,「現在走入香港做電視,和樂視10 年前走入中國一樣,都有行業大佬。如果用舊有商業模式無機會贏,但樂視是 用新模式,以成本價出售電視,透過內容賺錢,對行業是摧毀性,是改變整個遊戲規則。」
定位大不同
港視非對手
對於香港電視(01137 )獲發免費牌照無期,於是釜底抽薪轉用OTT 形式播劇,莫翠天批評港視的營運模式更像一個傳統電視台,與樂視市場定位完全不一樣。猶如小米、聯想(00992 )賣電視機一樣,以傳統硬件產業鏈做互聯網公司,注定不會成功。「小米無自己生態,產業鏈好單一,你都說不出小米是不是互聯網公司。聯想和阿里巴巴合作,兩個行業的龍頭,一方不願意用成本價賣,另一方則不願意用內容補貼終端,點會贏?」
莫翠天說:「無樂視,香港傳統免費電視也必然走下坡,因為製作的劇集並非迎合觀眾需要。為了某某明星製作一套戲,和樂視有2000 套戲給你選,你會喜歡哪一種?」樂視超級電視的撒手鐧是大數據,可以統計出最受歡迎劇集,並對準目標投放資金,由觀眾主導內容。
採訪、撰文:彭麗芳
小米挑戰樂視
日前,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亮出前新浪網總輯陳彤加入小米半年的成績單,在這次發布會上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小米董事長雷軍反覆調侃樂視,並亮出數據顯示,小米電視已遠超過樂視,宣戰意味明顯。
樂視是 從內容產業出發,而後進軍電視、機上盒、手機甚至汽車。在樂視的規畫中,是打造一個以內容為核心延伸的生態系統。而小米電視,在硬體上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但內容的掣肘成為硬體的瓶頸。因為沒有內容資源,又是後進入者,採取了「投資+聯盟」的方式,快速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所以半年前,雷軍力邀陳彤加盟小米。在媒體圈頗具影響力的陳彤,對內容產業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有著廣泛的人脈。雷軍拿出10 億美元投資讓陳彤快速補齊內容缺點。( 旺報即時)
小米「做空」樂視背後 趨同產品鏈下的模式競爭
北京新浪網
(2015-06-16 02:58)
[ 小米開始構建視頻等內容業務,發力智能電視,這實際已經威脅到樂視的核心業務;而樂視從電視到手機的業務延伸,深入了小米的腹地]小米與樂視,兩家互聯網公司圍繞在手機、電視、視頻等多個領域的交鋒,火藥味漸濃。
「我們本來作為同行,還是了解很多內幕,但是過去幾天樂視公司給我們打了很多電話,講如果我們講的那些東西會對股價引起巨大的波動,希望我們點到為止,所以我們昨天加班把這個PPT 重新寫了,我們今天只講產品。」
6 月15 日下午,小米總參大樓B1 會議室內,一場被外界調侃為「小米做空樂視」的溝通會上,面對到場的證劵、基金和媒體人士,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如是說。他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直指樂視電視外鏈違規,而樂視的收費政策是騙局。
對此,樂視則發布微博稱,「友商」近期以來有組織有目的地對樂視進行「無節操的攻擊和誹謗」,已經嚴重涉嫌侵犯名譽權及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我們將在明天下午2 點發布會上針對友商toonaive 的三個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有業內人士指出,小米之所以和樂視針鋒相對,本質上是兩種不同商業模式的競爭。
三問樂視
此次激戰的導火索源自6 月10 日。當天,小米聯合國內視頻網站與影視劇製作公司,正式公佈其視頻內容與終端播放平台的總體數據。小米官方表示,經過公證,小米電視上接入播控平台的正版視頻內容總量達到18051 部,接入視頻內容的硬體終端總量過億,並稱小米電視內容比競爭對手多一倍,而且免年費。
6 月11 日,在樂視舉辦投資者見面交流會上,針對投資者的提問,樂視董事長賈躍亭表示,小米對互聯網內容和生態的理解不深,小米的內容並非自有的,而是通過鬆散聯盟獲得,此外小米在內容方面的收費能力不強。
隨後,經過網路的發酵,兩者的爭端再次升級,於是便有了6 月15 日的發布會。
王川將第一個矛頭指向了樂視電視的播控平台合規性問題。
現場工作人員將小米電視和樂視電視的對比演示顯示,小米電視接入了GiTV 等播控平台,從各家視頻提供商處獲得的視頻資源已經經過播控平台審核,在封面圖片上都有播控平台的標識。他認為,樂視電視桌面左上角的圖標為「Letv 樂視網」或「Letv 電影」等,而且視頻封面底紋也是「Letv 」,不是播控平台的名稱,因此小米懷疑樂視電視中的內容並沒有接入播控平台,「可能存在違規行為」。
此外,現場演示中,當工作人員在樂視電視上隨機打開《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點擊其他內容來源後,顯示出現站外鏈接。
王川稱,在廣電總局不允許互聯網電視通過瀏覽器播放外鏈視頻的情況下,樂視電視仍能夠通過內置瀏覽器播放外鏈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樂視作為上市公司,其管理團隊有義務向投資者公示旗下業務的風險」。
其次,在內容方面,王川稱,對比最近三年最新院線電影的數量,樂視在視頻領域重要的頭部內容的缺失比較明顯:2015 年,院線最新電影小米平台是153 部,樂視電視是37 部;2014 年,院線最新電影小米平台是487 部,樂視電視是149 部;2013 年,院線最新電影小米平台是655 部,樂視電視是137 部。
第三個矛頭則指向樂視電視的商業模式。
王川稱,樂視存在「強制收取年費」的問題,用戶如需購買標價999 元的S40AirL 全配版,必須同時支付980 元的2 年年費和100 元的「三星屏幕費用」,意味著用戶必須支付2079 元才能買到這款產品。
針對樂視平台捆綁的年費以及內部的二次消費,王川通過對樂視電視的演示,在已經捆綁年費成為會員的情況下,包括NBA直播、新院線電影觀看的內容都需要二次消費。
他進一步表示,樂視如果在會員到期的情況下不續費,那麼樂視電視只有三成內容可以觀看,畫質維持在VCD 的水平,且不停地提示用戶付費。
王川據此計算,如果以一台電視使用10 年計算,用戶若想享受足夠數量的內容,兩年後每年還要交490 元的年費,加上硬體購買價格總共5999 元,「遠超過標稱的999 元。」
「友商」的戰爭
事實上,小米和樂視的口水戰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年初,針對小米副總裁王川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樂視生態是一家通吃的封閉模式,鐵定完蛋」,樂視TV 就曾以一封情書的方式回應,並附上一首藏頭詩,稱「小米王川自取其辱」。樂視稱小米「不懂生態」,而小米則稱樂視「沒有生態」。
而此次溝通會,針對此前「樂視只是多元化而沒有生態」的評論,王川補充稱,樂視是 音像店,因為樂視是 自己在上游買內容,賣給用戶,小米是音像大賣場,真正的生態不需要自己有內容。他舉例:「索尼在電影、音樂領域握有大量內容,但從未有人稱其為『生態』。」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小米之所以和樂視針鋒相對,本質上是兩種不同商業模式的競爭。
「隨著互聯網生態圈的無邊界化,二者的滲透越來越重合。」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指出,為了幫助用戶在各自的生態下達成一站式服務,小米開始構建視頻等內容業務,發力智能電視,這實際已經威脅到樂視的核心業務;而樂視從電視到手機的業務延伸,深入了小米的腹地。
此前,小米陸續完成了從手機到盒子、電視甚至智能家居產品佈局,初步完成生態系統搭建後,但內容一度是懸在小米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時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副總裁田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好的內容資源是稀缺的,稀缺的就是有價值的。小米入股優酷土豆與愛奇藝最主要是對小米體系和樂視體系競爭短板的補充,相比樂視體系,小米體系欠缺的就是內容。」
現在,小米通過10 億美元投資「補課」視頻內容的整合與運營,把內容整個產業串起來,並在小米終端呈現給用戶,而視頻網站依靠小米用戶的活躍度也可為日後分得一塊增值市場。特別是對於樂視超級電視這種不靠硬體靠服務賺錢的商業模式,視頻內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從銷量而言,小米電視的銷量一直都是未知數。王川對記者回應稱,小米不關注電視銷量,內部也沒有KPI 。「雷總也沒要求我賣多少,只要求用戶用了之後覺得好,願意推薦給朋友。」
與此同時,從視頻起家的樂視也在極力擴展企業的邊界。從網路視頻、影視公司、智能電視、智能汽車、手機、電子商務、線下店面等多業務的商業帝國。
近日有消息稱,樂視與小米直面競爭的手機業務中,樂視移動完成首輪4.5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45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海底撈、亦莊國投等。
海信欲打造全球最大互聯網電視平台
北京新浪網
(2015-06-15 16:38)
「海視雲」啟動A 輪融資計劃海信欲打造全球最大互聯網電視平台
中國經濟網青島6 月15 日訊( 記者 劉成) 海信電器新任董事長劉洪新今天宣布: 作為海信互聯網+ 戰略的重要載體,海信電器全資子公司海視雲即日起將啟動A 輪融資計劃,以金融資本為撬動和競爭手段,通過融資和對外投資,參控股視頻服務、電視購物、健康醫療以及在線大屏遊戲等互聯網企業,加速實現視頻、遊戲、教育、電商等中國最大的大屏分發渠道這一戰略性目標,增強電視這塊大屏的核心價值。
海信啟動「海視雲」融資計劃,旨在打造全球最大互聯網電視平台。「海視雲將是一家依靠系統、平台和渠道為核心價值的公司,『讓萬物生靈』是我們的使命。」劉洪新認為,在智能電視的發展中,內容+ 終端+ 數據+ 服務是一個價值鏈的閉環。因此,海信的戰略是在終端、數據和服務上發力,海視雲的目標是為海信的外部智能終端提供最好體驗的用戶平台。「至2017 年,海信的智能電視用戶數量計劃突破3000 萬,覆蓋1 億人群,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平台。那時,中國視頻大屏媒體的競爭格局將基本形成。」
如何做到呢? 劉洪新說,與電視機鏈接是第一步; 把海信旗下的電視、冰箱、空調、智能交通、醫療電子等通過雲平台互聯起來,是第二步; 海信各設備彼此之間的IOT ,驅動海信旗下產品的智能化、移動化、雲端化,也就是「讓萬物互聯」,是接下來要做的第三步。
根據海信公佈的數據,截至6 月14 日22 時,海信智能電視激活終端達到1067 萬,平均每台電視覆蓋人數為2.93 人,覆蓋超過3000 萬人口。這個數字相當於山東有線電視用戶的總和,與兩個湖南有線的用戶量相當,也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的「衛視」。華數集團總裁曹強表示: 這將成為中國智能電視產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海信智能電視平均日活躍用戶數達403 萬,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過180 分鐘,人均單日視頻點播時長達160 分鐘。」海視雲CEO 於芝濤參照視頻網站通用的數據統計工具,公佈了這一千萬用戶的「信封指數」。數據表明,山東、江蘇、河南、浙江、河北、廣東等人口密集地區用戶量最大。
為何會成為互聯網用戶第一? 「首先,海信的用戶存量最大,依據中怡康公佈數據,海信電視市場佔有率連續12 年全國第一、連續3 年線上佔有率第一; 其次,海信智能電視通過華數TV 、中國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等擁有最多電視內容,用戶選擇空間最大; 此外,海信智能電視的人機交互體驗和畫質也是其受到用戶歡迎的關鍵。」劉洪新說。
據悉,目前海信的戰略合作夥伴已囊括全視頻媒體。「海信智能電視已成為大屏視頻時代內容分發的第一渠道。」海視雲CEO 於芝濤認為,數據表明,大視頻時代已經來臨。從移動端與TV 大屏端的數據對比看,海信電視視頻用戶規模以每年大於100% 的高增長率在增長,而全行業移動端用戶規模的增長率自2013 年後開始下滑到了30% 以下。在視頻人均觀看時長上,海信電視用戶約為移動端視頻用戶的3.75 倍。
已有客戶開始對大視頻先知先覺了。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加多寶、蒙牛宣布分別與海視雲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作為首批廣告主在海視雲平台投放視頻廣告,並達成1000 萬元廣告合作合同。海信希望在2017 年,廣告收入突破1 億元。
劉洪新表示: 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海信會在美劇上發力實現差異化,同時推出服務個性化的Prime 服務: 根據大小屏的「熱點」,每天開機推送最好的短視頻,推動海信3 年後成為全球最大互聯網電視播控運營平台。
有線電視費率鄭文燦:全國都該降
記者甘嘉雯/桃園報導
中時
要求有線電視費率調降!市議員邱素芬指出,市民在桃園市升格後,希望也能提升有線電視品質,不過在前縣長吳志揚時代費率不算低,期待新市府能調降基本收視費用,鄭文燦表示,依法需要成立有線電視收費審議委員會審議,強調「全國都有調降的空間」。
邱素芬表示,依據近兩年NCC 的各縣市有線廣播電視基本頻道收視費用比較表,桃園市2015 年度收視費用尚未公告,目前沿用2014 年每月530 元的收費標準,為何至今仍未公告基本收視費?而六都中,桃園市的有線電視費率排名第3 高,新北市卻只有每月500 元。
桃園市目前有北桃園、北健及南桃園3 間有線電視,邱素芬說,新的「桃園市政府有線廣播電視系統費率委員會」成立後,要求調降收視費,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因為升格改制關係,升格前決定暫用2014 年度收費標準。
「全國都有調降的空間!」,鄭文燦表示,他當過新聞局長,降價不是承諾,而是要經過審議機制,他會請新聞處在審議委員會把財務資料看清楚,強調不是只有桃園,市府會提供審議委員詳實資料,讓他們權衡,如果他們要降低收費標準就會降低。
鄭文燦強調,經過審議機制後才有客觀性,全國不論哪個地區,有線電視的整體收費,他都認為,都應該要降低。
〈北部〉竹市有線電視收費 議會促降
2015-06-16 自由
〔記者傅潮標/新竹報導〕新竹市議會監督地方有線電視公司,成立專案小組,昨天決議公用頻道的節目管理,應回歸市府新聞科,明訂審查標準,建立審查機制,向新聞科或委託的非營利組織提出書面申請後才能播放,避免廣告化或有營利行為。另新竹市有線電視收費,在全國十二家凱擘有線電視系統中為第二高,認為應調降收費費率。
對此,市府城市行銷處長顏章聖表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規定每月收費上限為六百元,視各地城鄉差距與營運成本 ,由各縣市費率審議委員會決定,新竹市有十一名審議委員包括市府秘書長、四名傳播學者與消保官及財經、法律等學者專家,新竹市目前月費五百四十元,已經比新竹縣與苗栗縣的五百七十元低,但市府會將議會意見轉達審議委員。
市議會監督地方有線電視公司專案小組,昨天由市議員李妍慧報告指出,第三頻道即公用頻道,既是地方公用頻道,市府應明訂為新竹市公用頻道,節目管理回歸城市行銷處新聞科或仿效其他縣市成立協會或財團法人,由學者專家及專業人士監督運作。
專案小組並決議請市府要求地方有線電視公司,即新竹振道有線電視公司,詳列數位機上盒收費辦法及數位示範區域並提供高齡友善措施,具體營運計畫書,且依NCC 規定,積極規劃全數位化分組收費的新收費標準,城市行銷處則提供最近三年有線電視繳交市府的公益頻道補助金用途項目。
電視頻道單買 消基會籲開放
2015-06-16 14:22:53 聯合晚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消基會今天召開「數位匯流下,消費者要取回視聽選擇權」記者會,呼籲應給予消費者單頻單選的權利,而非粗糙的套餐分組方式,「(給民眾)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可看)」。
消基會董事長陸雲上午指出,不公平、不透明的電視經營環境,造成台灣電視生態畸形發展,看似讓消費者擁有上百個頻道可供選擇,但許多節目在頻道上不斷重複播送。
消基會資通訊委員會委員劉世豪表示,台灣有線電視每年收入規模大約550 億元以上,其中有300 億元是來自台灣500 萬家戶;另外的250 億元,則是各類的廣告收入。數十年下來,這樣的收入用來攤提系統業者的硬體建置成本,早已綽綽有餘。
消基會秘書長盧信昌說,收視戶應擁有選擇,可單頻購買、退訂的權利,才符合消費者利益。
消基會呼籲,有線電視網路完成數位化後,應轉型成為資訊傳送新平台。
頻道多節目差 消基會籲重視資訊人權
時間:2015-06-16 11:53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國維 中廣
大多的台灣民眾一打開電視就有上百個頻道可收看,但仔細觀看後可發現,重播或類似的節目相當多,因此,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16 日) 召開記者會,呼籲NCC 等相關單位將「資訊人權」回歸消費者,以單點、單買 的方式,讓民眾自行選擇喜愛收看的頻道。消基會並反對擴大無線電視台必載頻道數量。
消基會強調,「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政府有責任確保真正的消費選擇權。消基會指出,現階段「廣電三法」的修法與後續「數位匯流大法」的立法,原本是想藉著數位化科技來營造平台競爭的新環境,但現在的修法內容卻淪為業者的角力場。
消基會秘書長盧信昌表示,有線電視網路在完成數位化的建置後,就應轉型為資訊傳送的新平台,系統業者與頻道商應該公開訂定上架與訂閱費用,秉持不用全部必載、不得拒載的原則,保有民眾選擇收視內容的權利,消基會反對現行草案將現有頻道以套餐、分組付費的包裹方式販售。盧信昌:『( 原音) 單點、單賣是一個最完美的狀態。事實上,這種隨選、點選付費,這個在國外都已經成形了,即使我們沒有辦法一步到位,電視漸進的方式也不應該像現在廣電三法的草案提出來這麼粗糙的分類方式。你只要讓大家在新聞類的節目裡頭有選擇,讓大家在戲劇類的節目裡頭有選擇,這種選擇帶來的購買力跟這種消費意念的反映,就會改變這個生態。』
對於國內無線電視台近日以新聞或專題報導等方式,強力倡導將無線必載頻道擴張為20 台,消基會則表示不贊同。盧信昌說明,消基會同意現行的必載一台,其他頻道則應回歸商業談判與自由市場競爭機制,才能維持無線電視台的節目品質,保障消費者的收視權益。
消基會強調,「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政府有責任確保真正的消費選擇權。消基會指出,現階段「廣電三法」的修法與後續「數位匯流大法」的立法,原本是想藉著數位化科技來營造平台競爭的新環境,但現在的修法內容卻淪為業者的角力場。
消基會秘書長盧信昌表示,有線電視網路在完成數位化的建置後,就應轉型為資訊傳送的新平台,系統業者與頻道商應該公開訂定上架與訂閱費用,秉持不用全部必載、不得拒載的原則,保有民眾選擇收視內容的權利,消基會反對現行草案將現有頻道以套餐、分組付費的包裹方式販售。盧信昌:『( 原音) 單點、單賣是一個最完美的狀態。事實上,這種隨選、點選付費,這個在國外都已經成形了,即使我們沒有辦法一步到位,電視漸進的方式也不應該像現在廣電三法的草案提出來這麼粗糙的分類方式。你只要讓大家在新聞類的節目裡頭有選擇,讓大家在戲劇類的節目裡頭有選擇,這種選擇帶來的購買力跟這種消費意念的反映,就會改變這個生態。』
對於國內無線電視台近日以新聞或專題報導等方式,強力倡導將無線必載頻道擴張為20 台,消基會則表示不贊同。盧信昌說明,消基會同意現行的必載一台,其他頻道則應回歸商業談判與自由市場競爭機制,才能維持無線電視台的節目品質,保障消費者的收視權益。
痛批電視生態!廣電三法拚過關消基會:應廢不平等條約
不滿廣電三法未修法,學生擅闖立院抗議,遭警方驅離。(圖/資料照)
台灣電視生態的畸形發展,上百個頻道之間相互競爭,形成惡性循環,消基會今(16 )日痛批,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政府有責任確保真正的消費選擇權,呼籲NCC 應該透過廣電三法修法,積極保障全國消費者的視聽基本人權,並強調在數位匯流的年代,就應該是廢除不平等條約,讓消費者取回被強佔已久的資訊人權。
今天是立法院本會期的最後一天,廣電三法要力拚過關。消基會表示,經過了數十年不公平、不透明的電視經營環境,媒體大亨和頻道代理業者,長期決定電視上可以看到什麼、不可以聽到什麼,台灣電視生態的畸形發展。
消基會指出,台灣有線電視經營,每年收入規模大約550 億元以上,其中有300 億元是來自台灣500 萬家戶數,平均月繳500 元的總和,另外的250 億元,則是各類的廣告收入,動輒數百億的利益只在媒體大亨的手中輪轉,暴利與潛在的效益,讓系統台成為炙手可熱的併購對象,但被出賣的,卻是台灣消費者的基本視聽權益。
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消基會表示,NCC 應該要透過廣電三法的修法,以及數位匯流大法的立法,積極保障全國消費者的視聽基本人權,在數位匯流的年代,就應該是廢除不平等條約,讓消費者取回被強佔已久的資訊人權。
針對數位匯流的推動,消基會呼籲,政府必須以三項基本視聽人權為基礎,保證消費者可以充分保有選擇收視內容的基本權利,在不同的裝置和不同影音品質下做收視的權利,以及選擇在合適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做收視的權利。
消基會強調,收看電視的權益,本來就該自己做好管理,全體消費者的心聲,籲請NCC 一起嚴正告訴業者。
廣電三法拼過關消基會批立法粗糙
2015 年06 月16 日10:59 蘋果
今日為立法院本會期最後一天,廣電三法力拼過關,消基會召開記者會呼籲,目前草案的分組付費規劃,收視戶沒有選擇權,應給予消費者單頻單選,把選擇權還給民眾,而非粗糙的套餐分組方式,「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
消基會資通訊委員會委員劉世豪表示,有線電視系統是台灣最熱門的併購產業,歷次都是動輒數十億元的交易案,系統台值錢是因為它佔領了家戶電視機,讓電視成了業者的殖民地,現在每個頻道位置都像VIP ,只要獲得上架,內容好壞、經營者努力與否都不是勝負關鍵,進而導致業者不重視消費者需求。
劉世豪指出,數位匯流的精神是透過技術整合資訊,固網業者不會限制用戶使能使用Yahoo 搜尋,若要用Google 搜尋就得加買YouTube ,政府應保障收視戶對內容有完整的選擇權,收視基本人權應該在本次廣電三法修法拿回。
消基會資通訊委員會召集人卓政宏表示,單頻單選就是一種投票,透過消費者購買去肯定優質頻道、淘汰劣質頻道。秘書長盧信昌說,收視戶有選擇,可單頻購買、退訂,才符合消費者利益。
針對廣電三法卡關的必載議題,媒體委員會召集人廖顯奎表示,應維持現行必載1 台,其餘無線台須回歸商業談判,否則業者佔據頻道失去提升品質的誘因,不利於產業良性競爭。(張為竣/台北報導)
消基會資通訊委員會委員劉世豪表示,有線電視系統是台灣最熱門的併購產業,歷次都是動輒數十億元的交易案,系統台值錢是因為它佔領了家戶電視機,讓電視成了業者的殖民地,現在每個頻道位置都像VIP ,只要獲得上架,內容好壞、經營者努力與否都不是勝負關鍵,進而導致業者不重視消費者需求。
劉世豪指出,數位匯流的精神是透過技術整合資訊,固網業者不會限制用戶使能使用Yahoo 搜尋,若要用Google 搜尋就得加買YouTube ,政府應保障收視戶對內容有完整的選擇權,收視基本人權應該在本次廣電三法修法拿回。
消基會資通訊委員會召集人卓政宏表示,單頻單選就是一種投票,透過消費者購買去肯定優質頻道、淘汰劣質頻道。秘書長盧信昌說,收視戶有選擇,可單頻購買、退訂,才符合消費者利益。
針對廣電三法卡關的必載議題,媒體委員會召集人廖顯奎表示,應維持現行必載1 台,其餘無線台須回歸商業談判,否則業者佔據頻道失去提升品質的誘因,不利於產業良性競爭。(張為竣/台北報導)
消基會批廣電三法草案粗糙應將選擇權還民眾
▲ 廣電三法拼立法,消基會批現行草案分組付費規畫反而讓消費者沒有選擇權。(圖/記者魏妤庭攝)
記者魏妤庭/台北報導 東森
為了拼廣電三法修法及後續數位匯流大法的立法,消基會今(16) 日指出,台灣有線電視看似提供上百個頻道給消費者選擇,但實際上目前草案分組付費規畫,反而讓收視戶沒有選擇權,應單頻單選把選擇權還民眾,而不是粗糙的套餐分組方式,因為「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節目」。
消基會表示,台灣電視生態畸形發展,相關經營者不改進自身內容品質,只求透過寡占、獨佔等不公平競爭手段,長期綁架台灣消費者的眼睛和耳朵,讓消費者看似有上百個頻道選擇,但實際上部分節目是從各方收羅來,甚至在頻道上不斷重播。而媒體和代理業者的利益平衡才是首要考量,更遑論談消費者該擁有的資訊人權。
消基會指出,當媒體大亨、頻道代理業者長期決定電視上可以看到什麼、不可以聽到什麼,那麼「100 個爛節目,等於沒有節目」,政府有責任確保真正的消費選擇權,決定要看什麼、聽什麼。但此次廣電三法修法與後續數位匯流大法的立法,原本是想藉數位化科技營造平台競爭心環境,但3 年過去,修法淪為業者角力場,媒體業者爭鬥無線必載等假議題,無視消費者長期被剝奪的視聽權益。
消基會認為,有線電視網路完成數位化建置後,應轉型成資訊傳送的新平台,在數位化頻寬保證下,系統業者與內容供應商、頻道商等,應公開訂定上架與訂閱費用,秉持不全必載、不得拒載原則,把權利留給消費者決定,拿回基本視聽人權。
另外,現行草案的付費機制粗糙,將現有頻道概略分為3 份套餐,以分組付費的包裹方式販售頻道,但卻剝奪消費者自由選擇收看頻道與節目的權益。因此,消基會主張,除了基本頻道外,應讓消費者保有單點、單買 的方式,真正選擇喜歡看的頻道,而選擇目前所有頻道時,總費用不能高於目前居住地區的上限費用。
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如何站穩IPTV
女王寶座
正當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鐵腕整頓虧損累累的 MOD (Multimdeia on Demand 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決心槓上 MOD
上最大頻道商「台灣互動電視」時,和中華電信關係特殊又緊密的第二大頻道商「愛爾達電視」,在此時再成焦點。
據了解,蔡力行對內宣示,今年底前要讓 MOD
轉虧為盈;除了重新和權利金過高的頻道商協商,同時積極扶植愛爾達,因為對中華電信而言,愛爾達從未在其他平台上架,對中華電信「很忠誠」。
愛爾達與中華電信的超連結
事實上,這一緊密關係,也被外界放大解讀,認為就是因為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的叔伯輩,是曾任中華電信的董事長陳堯,所以愛爾達才能如此備受中華電信重用。
但一位中華電信高層認為,愛爾達雖然早期被認為靠中華電信養大,但也是陳怡君很爭氣,接連拿下幾次包括奧運、世足等大型國際賽事的轉播權,反而幫中華電信擴大用戶數。今年初,愛爾達更積極地拿下英國廣播公司(BBC )四個頻道的台灣代理權,內容包括自2001
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影集《福爾摩斯》,這也是 BBC 在台灣最大規模的合作案。
和愛爾達有關的一切故事,其實完全都是圍繞著有著 IPTV (網路電視)女王封號的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俐落的鮑伯短髮、配上黑框眼鏡,腳下再蹬雙高跟鞋的陳怡君,外表完全符合大家對女強人的想像。
她和中華電信的淵源,要從
90 年代說起。
在那個連影音播放器如Media player 都還是外掛的年代,陳怡君就在從事影音版權代理的公司,因為看好影音業務的網路商機,即使在還沒有寬頻的基礎建設,陳怡君即開始籌資做網路影音。
2000
年,就在網路泡沫前3
個月,陳怡君募到資金,成立了經營網路影音的愛爾達公司。
2001
年時,中華電信推出網路多媒體影視平台
HiChannel ,急需內容的中華電信,開始和愛爾達合作,一直在2006
年以前,愛爾達都專心在供應
HiChannel 的網路影音內容,協助洽談影音版權,以及影音後製業務等,隨著中華電信開展寬頻服務,愛爾達和中華電信合作關係愈加緊密,也一直延伸到 MOD
等。
▲ 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
拿下奧運轉播權 一戰成名
之後中華電信民營化,正式成立投資處,並一一評估與各分公司有密切合作關係的企業投資價值,因為當時中華電信就想要透過網路播放影音內容,以收取廣告費方式營運,就像現在對岸發展很蓬勃的影片平台優酷、愛奇藝一樣,於是正式投資愛爾達。中華電信也是在那段時間投資了數位內容公司春水堂科技,以及神腦國際等。
真正讓愛爾達一戰成名的,是陳怡君拿下2008
年北京奧運的這一役,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奧運數位轉播授權。
因為中華電信正開始投入 HD (高解析度畫質),當時的董事長賀陳旦建議陳怡君,可以去談談北京奧運的轉播授權。陳怡君心想,從體育頻道切入,或許能讓愛爾達從此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躲在中華電信背後,因此她卯足全力爭取奧運轉播權。
「可能那時年輕比較不知道害怕,反正伸頭縮頭都是一刀,」這句聽來有點傻勁的話,其實陳怡君的語氣很堅決。年輕時喜歡玩賽車的陳怡君,做起事來一樣敢衝敢拚,彷彿決定要做的事情,什麼也攔不了她。
但為當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從未和任何數位媒體洽談過授權,「那時我叫助理每3
天寫一封信,對方若沒有回應,就再寫再寫,」就這樣,土法煉鋼的陳怡君敲開了奧運轉播這扇門,「原本好幾個月都無聲無息,就在有一天去上海出差,才一下飛機出閘門就接到國際奧委會的電話,驚喜又驚慌,隔天立刻就飛去香港談。」
一到香港的會議室,陳怡君一直在想要怎麼開場,就蹦出一句話問對方,「中國有35
省,台灣只有一個小小的島,授權金是不是中國的35
分之
1 ?」陳怡君用這個開場,化解了雙方不熟悉的尷尬,之後順利拿下數位媒體的轉播權。
但真正的挑戰,是在拿下轉播權後的製播。
當時他們必須將分散在各比賽場館的46
組訊號,從北京傳送回來,因為奧運是同時間許多不同的比賽同時進行,而體育收視又都是做Live
直播,陳怡君只好一口氣聘請300
個工讀生,加上內部員工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來處理龐大的轉播內容。當時中華電信的人只要看到陳怡君,第一句話都是問,「Sally (陳怡君英文名),到底有沒有問題啊?」
跨越挑戰 女強人不服輸
連 NCC 都在這麼急迫的情況下,給愛爾達出難題。當時因為要轉播奧運,愛爾達只得去向 NCC
申請頻道,但 NCC
祭出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規定,要求中華電信及愛爾達另一大股東台達電得撤出愛爾達。擔心努力多時的奧運可能無法播出,中華電信於是火速撤資,這
31.7% 、約6,000
萬元的股權,陳怡君只能變賣自己的其他投資來承接。
「那時候真的晴天霹靂!」講到這一段,陳怡君還是激動得抱頭驚呼,以噩夢來形容當時的處境。陳怡君指出,那段期間對她是極大的考驗,「我每天都告訴自己,就像奧運選手一樣,前面堅持了4
年,絕對不能在這關鍵時刻生病倒下。」
還好,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從自己口袋裡拿錢出來,買下台達電持有的愛爾達股份,解決陳怡君一大半的難題。直到現在,愛爾達每一個大小記者會,鄭崇華一定親自出席支持。
2008
年8
月8
日,是陳怡君畢生難忘的日子,那天,包含陳怡君在內,所有愛爾達員工,甚至中華電信負責MOD
部門的主管,全都盯著電視螢幕,直到北京奧運實況轉播的畫面出現在電視上,全場歡聲雷動!「那天下班已經半夜12
點,走出仁愛路的辦公室,一個人很平靜,心很安,卻也有種被搾乾的感覺,」即使到今天,當時的心情依舊清晰。
陳怡君不只是挑戰自己的極限,她挑戰的,更是傳統又封閉的電視生態圈。
有別於2008
年僅談數位媒體的轉播權,2012
年的奧運,陳怡君再度披掛上陣,以500
萬美元,高於過去幾乎10%
的價碼,搶下全台灣的奧運轉播代理權,震驚台灣電視產業。
但她在授權給無線電視業者轉播時,卻因無線電視台也有在類比與數位頻道(如凱擘)上播出,而發生凱擘上的數位系統也能看到奧運,愛爾達認為,這直接侵犯了愛爾達的代理權,對凱擘強硬地寄出律師函。
2014
年,沒有意外地,愛爾達順利拿下了巴西世足賽的台灣轉播代理權,但類似的事件又發生,這次愛爾達不只再度槓上背後有富爸爸富邦撐腰的凱擘,而且還直接對轉授權的年代電視斷訊。
「該堅持的就要堅持,」陳怡君淡淡地說,一路走來辛苦打下的數位頻道江山,一定要穩住。
靠著愛爾達接連以運動賽事突圍,中華電信也嘗到豐收的滋味。2012
年的奧運期間,中華電信的MOD
新增了4
萬用戶,去年的世足賽,更讓MOD
的開機率從平均5
成,最高衝上
65% 。
一位研究產業生態已久的分析師觀察,MOD 經營最大的困難就是內容授權,傳統有線電視業者一開始擔心被MOD
瓜分市場,威脅利誘頻道業者不要上架到
MOD ,初期幾年,因為內容貧乏,所以MOD
過去的用戶都僅有數十萬戶,更別提低到不行的開機率。
創造多層次獲利結構
但除了體育賽事外,因為有了愛爾達的影劇台,MOD
也推出199
元隨選隨看的戲劇套餐,中華電信 MOD
部門的高層說,光是推出半年,又讓中華電信的新用戶增加6
萬戶,開機率成長
10% 。
但一位有線電視業者觀察,愛爾達在 MOD
上做得很好,可是畢竟不是在主流平台(有線電視)上架,成長一定會受限。
深知這局限的陳怡君,延續愛爾達的核心能力,在去年推出hievent
的雲端影音服務,可幫企業拍攝法說會、產品發表會等活動,利用中華電信的網路頻寬及平台,進行現場直播或是隨選視訊。「這讓我們的獲利結構是多層次的,不只有直播或轉播活動,還有後續製成數位內容等,都可以包辦,」陳怡君說。
然而,隨著今年有線電視也將完成百分之百數位化,NCC
又已開放有線電視業者跨區經營,加上網路電視OTT
如LINE TV
等加入戰局,愛爾達固守在中華電信 MOD
上的這場仗,肯定不好打。
笑說自己年紀大了不能玩賽車的陳怡君,近幾年因為買了一間有小花園的房子,而愛上了拈花惹草。「我現在是綠手指,」陳怡君得意地秀出手機上她種的植物照片,做什麼事都要做到好的個性,不僅在事業上顯露無疑,她的小花園整理到連白頭翁、黃雀都來築巢,就可看出這位女強人對事情的執著。
意法半導體展示用於下一代數位電視的最新機上盒平台
2015年6月15日17時22分22秒中央日報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領先全球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簡稱ST ;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 )展示最新的機上盒(STB ,set-top-box )系統單晶片(SoC ),新產品將協助亞太地區的有線、衛星、網路電視(IPTV )及地面電視營運業者實現更多先進的功能,激發市場潛力、研發創新的下一代終端產品。
數位內容服務的大量湧現,促使東協政府(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加速推動電視數位化的計劃,並預計於2020 年全面落實。近年來各家電視營運業者亦積極地宣傳超高畫質(UHD ,Ultra-High-Definition )電視其清晰豐富、如臨其境的視覺體驗。作為機上盒技術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的產品涵蓋了所有數位家庭領域,包括超高畫質混合型廣播/寬頻(HD 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機上盒、個人錄影機(PVR )機上盒、超高畫質家用媒體伺服器及各種閘道器,以滿足東南亞電視數位化市場日益擴增的需求。
當接收線性頻道與隨選付費電視服務時,擁有業界最高畫質的意法半導體解決方案不僅可大幅提升機上盒終端用戶的視覺體驗,亦可滿足消費者對高速資料服務急切的需求,例如超高畫質視訊、多重螢幕視訊串流服務(multi-screen video streaming )、遊戲、文件共享和居家安全。
最新的先進的數位家庭產品及解決方案
• 多重標轉解碼(Multi-decode )-多重螢幕(Multi-screen )-超高畫質(Ultra High Definition )視訊:在STiH418 系統單晶片(SoC )上展示多重解碼、多重螢幕及超高畫質視訊,讓衛星、有線和網路電視的付費電視運營業者,利用支援內容無所不在的高成本效益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具高附加價值的影音內容。
• 先進的HTML5 解決方案:在意法半導體的Cannes 系列(STiH301 及 STiH310 )晶片組上的執行的HTML5 解決方案,包括基於Opera 最新Blink 瀏覽器的先進軟體應用商店,讓消費者能夠直接在電視上存取先進且有趣的應用。
• 入門級解決方案(STiH301 ) :入門級HEVC HD 機上盒解決方案,與主要條件接收系統供應商的最新安全要求相符。
( 蘇松濤報導)
數位內容服務的大量湧現,促使東協政府(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加速推動電視數位化的計劃,並預計於2020 年全面落實。近年來各家電視營運業者亦積極地宣傳超高畫質(UHD ,Ultra-High-Definition )電視其清晰豐富、如臨其境的視覺體驗。作為機上盒技術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的產品涵蓋了所有數位家庭領域,包括超高畫質混合型廣播/寬頻(HD 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機上盒、個人錄影機(PVR )機上盒、超高畫質家用媒體伺服器及各種閘道器,以滿足東南亞電視數位化市場日益擴增的需求。
當接收線性頻道與隨選付費電視服務時,擁有業界最高畫質的意法半導體解決方案不僅可大幅提升機上盒終端用戶的視覺體驗,亦可滿足消費者對高速資料服務急切的需求,例如超高畫質視訊、多重螢幕視訊串流服務(multi-screen video streaming )、遊戲、文件共享和居家安全。
最新的先進的數位家庭產品及解決方案
• 多重標轉解碼(Multi-decode )-多重螢幕(Multi-screen )-超高畫質(Ultra High Definition )視訊:在STiH418 系統單晶片(SoC )上展示多重解碼、多重螢幕及超高畫質視訊,讓衛星、有線和網路電視的付費電視運營業者,利用支援內容無所不在的高成本效益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具高附加價值的影音內容。
• 先進的HTML5 解決方案:在意法半導體的Cannes 系列(STiH301 及 STiH310 )晶片組上的執行的HTML5 解決方案,包括基於Opera 最新Blink 瀏覽器的先進軟體應用商店,讓消費者能夠直接在電視上存取先進且有趣的應用。
• 入門級解決方案(STiH301 ) :入門級HEVC HD 機上盒解決方案,與主要條件接收系統供應商的最新安全要求相符。
( 蘇松濤報導)
智慧家電
e 指搞定
APP 控制開關
在外也能輕鬆遙控
2015 年06 月14 日
蘋果
【王郁倫╱ 台北報導】物聯網技術帶動智慧家庭風潮,家裡許多小家電都聰明起來,透過智慧手機APP 控制,即使不在家裡,也能掌握家裡大小事!從趴趴走幫你吸地板的掃地機器人,到家門口的監視器,都能透過手機遠端監控家中一舉一動;天氣越來越熱,若要回家開門立刻感受涼爽感,也可以網路遙控開啟智慧冷氣,家電比情人還貼心。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智慧家庭時代逐漸實現,雖然距離科幻電影的世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家電真的開始聰明化,透過網路連結,家電可以不必走到面前才能開啟,只要手機在手,動手不動腳的懶人生活越來越真實。
掃地機器人自動清潔
幫忙吸塵的掃地機器人,除自動清潔家務,也有業者在上面裝置攝影鏡頭,屋主能一邊在機器人在家巡邏掃地時,一邊透過手機下載的APP ,在外出上班時,開啟鏡頭觀看家裡環境,比方監視家裡寵物是否正在搗蛋。
Yahoo 購物中心產品經理劉如玲表示,智慧掃地機器人連結家裡的無線分享器,可以受智慧手機遙控,比方前進或轉彎,到達想「看」到的住家環境區域,對有養寵物或家中有孩童的屋主相當方便,甚至有一點居家保全的功能。
Yahoo 購物中心產品經理劉如玲表示,智慧掃地機器人連結家裡的無線分享器,可以受智慧手機遙控,比方前進或轉彎,到達想「看」到的住家環境區域,對有養寵物或家中有孩童的屋主相當方便,甚至有一點居家保全的功能。
網路攝影機遠端監控
網路攝影機現在也能無線聯網,支援APP 讓手機也能遠端監控家門前一舉一動,若有不速之客在屋門外探查,屋主都能即時掌握,移動偵測功能可以在畫面中有人物移動時才啟動錄影,並儲存影像畫面,若家中有寶寶,也可以擺放在附近,該攝影機還有喇叭擴音功能,可以跟孩童雙向對話,手機遠端也能遙控攝影鏡頭旋轉,巡察環境變化。
家裡電燈也可以有小聰明,業者也推出可以藍牙連線智慧手機的聰明LED 燈泡,最高可以被手機控制64 顆燈泡,變換燈泡色澤改變氣氛,讓家中開關電燈不會再成為家人間爭吵的因子。
而智慧冷氣更早也已經成為科技品牌大廠推出新品,透過無線或有線聯網,手機可以取代冷氣遙控器,控製冷氣開關及溫度功能,而即便不在家,屋主正要回家時,在捷運或公車上,都能開啟APP 設定開啟冷氣功能,讓屋 主一回到家就立刻享受涼爽溫度,不用再等。
家裡電燈也可以有小聰明,業者也推出可以藍牙連線智慧手機的聰明LED 燈泡,最高可以被手機控制64 顆燈泡,變換燈泡色澤改變氣氛,讓家中開關電燈不會再成為家人間爭吵的因子。
而智慧冷氣更早也已經成為科技品牌大廠推出新品,透過無線或有線聯網,手機可以取代冷氣遙控器,控製冷氣開關及溫度功能,而即便不在家,屋主正要回家時,在捷運或公車上,都能開啟APP 設定開啟冷氣功能,讓屋 主一回到家就立刻享受涼爽溫度,不用再等。
聯網電視普及度最高
劉如玲表示,智慧家電比傳統家電價格貴,但消費者接受度在成長中,現在普及度最高的是聯網電視,透過簡單設定,電視能聯網看影片或瀏覽網頁,由於家電聯網後功能大增,如智慧冷氣,透過手機APP 功能,可以通知你已經用電度數,協助計算本月電費,生活便利性大增。
【網友意見】
★ 中國產品支援度不足
→Hans Cheng :中國目前有好幾家廠商在做類似功能的產品... 我有從淘寶買來玩過。要說缺點只能說... 除了對於台灣部分國產家電支援度較不足外,就是介面設計還是不夠好看& 上手。不過至少實用性與C/P 值還是比國內某網通大廠推的智慧插座高很多。我是拿來丟在套房內,長假或是連續出差時,偶爾遙控開啟空調除溼。
★ 建議再加入功率監測
→Williamwang0126 :能想到的就是,出門後忘了什麼電器沒關,就手機遠端控制關掉… 比較危險的大概就是,電暖器、電湯匙、沒空燒防止的電熱瓶、電子爐之類的,實用上,應該還可以加入功率監測,實際計算用電量,或數據顯示使用電度及電費換算,再配合超過電量使用警示,增加節能效果… 再想深點,當完成萬物聯網概念後,以後就是1 台行動裝置可提供,行動通訊、行動導航、即時監控居家環境、遠端搖控家用電器。
★ 重視大型家電智慧化
→Luther0911 :洗衣機要有智慧功能可以設定降雨機率與自動烘乾或提醒使用者... 冰箱要有高溫警示功能,透過簡訊網路傳遞各類訊息給使用者,還要有攝影機,人在大賣場可以明確掌握庫存量... 熱水器,洗澡前15 分~30 分加溫,減少各類損耗也許比較重要,所以大型家電智慧化比較重要,電磁爐與煮水壺,只要有防空燒基本上就會比較安全,至於遠端關閉可透過 APP 開關即可,本身智慧化感覺成本似乎不划算。
資料來源:Moble01 討論區
→Hans Cheng :中國目前有好幾家廠商在做類似功能的產品... 我有從淘寶買來玩過。要說缺點只能說... 除了對於台灣部分國產家電支援度較不足外,就是介面設計還是不夠好看& 上手。不過至少實用性與C/P 值還是比國內某網通大廠推的智慧插座高很多。我是拿來丟在套房內,長假或是連續出差時,偶爾遙控開啟空調除溼。
★ 建議再加入功率監測
→Williamwang0126 :能想到的就是,出門後忘了什麼電器沒關,就手機遠端控制關掉… 比較危險的大概就是,電暖器、電湯匙、沒空燒防止的電熱瓶、電子爐之類的,實用上,應該還可以加入功率監測,實際計算用電量,或數據顯示使用電度及電費換算,再配合超過電量使用警示,增加節能效果… 再想深點,當完成萬物聯網概念後,以後就是1 台行動裝置可提供,行動通訊、行動導航、即時監控居家環境、遠端搖控家用電器。
★ 重視大型家電智慧化
→Luther0911 :洗衣機要有智慧功能可以設定降雨機率與自動烘乾或提醒使用者... 冰箱要有高溫警示功能,透過簡訊網路傳遞各類訊息給使用者,還要有攝影機,人在大賣場可以明確掌握庫存量... 熱水器,洗澡前15 分~30 分加溫,減少各類損耗也許比較重要,所以大型家電智慧化比較重要,電磁爐與煮水壺,只要有防空燒基本上就會比較安全,至於遠端關閉可透過 APP 開關即可,本身智慧化感覺成本似乎不划算。
資料來源:Moble01 討論區
行動寬頻 將增列國碁條款
2015-06-15 06:50:44 聯合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六月底將公佈修正後的行動寬頻業務管理規則,將增訂閉鎖期的交易限制,針對申請換照WiMAX 業者,則增訂頻率使用費規定,即使換照成功,新的六年營運期間繳交的頻率使用費,將等同於其他4G 業者的標金。
NCC 明確指出,增訂交易閉鎖期需建設網路的規定,主要就是防止再發生國碁電子得標後不建設,等著合併的現象,也就是「國碁條款」,業者無論如何都應該自建網路。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規定不追溯第一階段已獲得執照的業者,但若亞太電或國碁在第二階段參與競標、仍未達到建設標準,將受新規定約束,標得頻寬不得交易。
不過,對業界抗議「業者彼此交互持股,應視為聯合申請人、僅同意一家競標」的議題,NCC 維持原來規定。也就是對聯合申請人的定義將以取得具備主控權的股權比率為認定標準,例如國碁與亞太電若合併,兩家就視為聯合申請人,僅可以有一家代表競標。
但對中華電信、遠傳電信更在意的「鴻富聯盟」,也就是台灣大哥大透過投資國碁,間接取得新亞太電的股權,因低於14.99% 的持股門檻,競標時將可各自競標,不受限制。
新辦法實施,也意味WiMAX 業者的好日子過去,荷包要準備更多資金。因為NCC 已決定讓WiMAX 業者繳交與4G 等價的頻率使用費,以2600MHz 使用TDD 技術的頻段作為未來得標價格的基準,不再享特價優惠。
ECONSULTANCY 及ADOBE
研究報告揭示亞太地區以行動裝置為優先的業務轉型之程度
2015年6月15日
在亞太地區的
38 % 受訪者表示他們已有最少為期12 個月既定的行動裝置策略, 而此百分比高於歐洲(34 %)或北美(31 %)。此外,33 % 的亞太地區受訪者認為行動裝置活動對他們整體業務以及如何與客戶互動極為重要。相較之下,32 % 的北美及
26 % 的歐洲受訪者持相同意見,這反映亞太地區在行動裝置為優先的業務轉型方面領先歐洲及北美地區。
Econsultancy 與Adobe
共同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中,重申亞太地區因行銷人員及事業領導者著眼於善用行動裝置策略,故亞太地區為全球行動裝置最為完善的地區。《 The Quarterly Digital Intelligence Briefing: The Quest for Mobile Excellence 》報告中,在2015
年 的2
月至3
月針對近3,000
名受訪者進行調查訪問,其中
28 % 受訪者來自亞太地區,而
21 % 及
51 % 的受訪者分別來自北美及歐洲。
研究發現,亞太地區
70 % 的行動裝置流量來自於智慧型手機,相較於北美地區的61% 及歐洲地區的
60 %,再次強調了亞太地區為擁有全球最多智慧型手機消費者的地區,在行動裝置使用的本質上與其他地區的不同。
當被問及什麼行動裝置應用程式最有可能被使用,亞太地區的受訪者指出最有可能使用的應用程式為內容共享(81 %)或與客戶進行互動(67 %)。在最新使用案例中,亞太地區領先世界各地,歐洲市場行銷人員使用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作互動的只有59 %,而北美亦只有58 %。報告中北美市場行銷人員最傾向使用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作為共享內容(85 %)用途,而歐洲市場行銷人員最傾向使用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作遊戲用途(15 %,而北美及亞太地區的相關方面百分比分別為
12 % 及
9 %)。
Adobe
亞太區總裁Paul Robson 表示:「亞太地區目前已經是『行動裝置為優先』。行動裝置改變了一切,包括你如何與客戶、廠商、供應商、合作夥伴和自己員工的溝通方式。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亞洲已有很確實的「以行動裝置為主」的商業策略,而歐洲和北美仍汲汲營營於重新設計其較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流程。」
從亞太地區的回應亦可得知有關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商業價值的有趣現象。亞太地區的受訪者明顯地對轉換率抱有更多的熱情,當中有
48 % 十分同意或同意其偏好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多於行動網路,而歐洲和北美分別只有
26 % 和
27 % 持相同看法。
這也許反映了他們業務中行動裝置策略的核心和綜合特質,亞太地區受訪者對於評估行動裝置應用程式的成功程度和投資回報率與網站相比較有信心,47 % 的亞太區受訪者對此十分同意或同意,而歐洲和北美分別只有
35 % 和
30 % 的受訪者有同感。
Robson
表示﹕「亞太地區是世界上行動裝置最為完善的地區,這項研究顯示這裡的企業對其行動裝置策略及執行能力有更高度的整合及信心,這比歐洲或北美更勝一籌。數據揭示了三個地區都面臨著顛覆性和令人興奮的行動裝置為主導的轉型,並均正在經歷改革的不同階段。」
從40 後到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2015-06-15 11:00:00 新浪香港
我們正處在代際交替的時期,預計千禧一代很快就會超過嬰兒潮一代(出生於1946 年至1964 年間)成為人數最多的一代人。
每一代人都有獨特的背景、生活方式、價值觀和預期,這都將影響他們如何瀏覽網頁。成功的戰略家們意識到了這些差異,並根據他們的聽眾的特點來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但是如果你的聽眾跨越了好幾代人怎麼辦?是否可能讓內容同時被多個年齡段的人所接受並分享?
從40 後到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代人的習慣和不同年代的人之間的共性,BuzzStream 和Fractl 進行了一項調查。這項調查徵求了1200 多人的意見並將他們分成三代人:千禧一代(出生於1977 年至1995 年間)、X 一代(出生於1965 年至1976 年間)和嬰兒潮一代(出生於1946 年至1964 年間)。
我們對比他們提交的問卷答案,發現了他們在數字消費偏好方面的共同點以及三代人共有的一些趨勢,得出下列三項結論:
1. 嬰兒潮一代消費內容的時間大多在早上和中午之間,千禧一代和X 一代消費內容的時間主要在晚上。
從40 後到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調查表明,年齡越小的人越喜歡在晚上使用設備。在千禧一代和X 一代人中,超過30% 的人消費內容的時間主要在晚上8 點到午夜之間,而嬰兒潮一代中將近40% 的人上線的時間在凌晨5 點到中午之間。
調查還發現:
· 嬰兒潮一代上線的高峰期為早上9 點至中午之間,超過20% 的人會在這個時間上線,比X 一代和千禧一代高出30% 。
· 對大多數人來說,最不可能上網的時間是半夜,即午夜至凌晨5 點之間。不管是哪一代人,在這個時間段內上線的人數佔比均不超過10% 。
· 在千禧一代和X 一代上線的高峰期間即晚上8 點至午夜之間,上線人數比嬰兒潮一代在這個期間上線的人數高出80% 。
2. 在千禧一代中,超過25% 的人是通過手機來消費內容的,而最受嬰兒潮一代青睞的上網設備是平板電腦。
從40 後到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不管是哪一代人,消費內容最主要的設備仍然是電腦,最流行 的設備是筆記本電腦,至少有35% 的人選擇利用筆記本電腦來上網,其次是台式機電腦。然而,不同年代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便攜設備:超過25% 的千禧一代將手機看作最主要的內容來源,也有人將平板電腦作為最主要的設備,將近40% 的人是嬰兒潮一代。
進一步研究後得出了下列結論:
· 在使用移動設備消費內容的人中,超過50% 的人屬於千禧一代。
· 嬰兒潮一代使用筆記本電腦消費內容的比例最高,達到了43% ,這也比千禧一代中的比例高出了20% 。
· 千禧一代使用移動設備消費內容的人數比嬰兒潮一代使用移動設備消費內容的人數高出115% 。
3. 偏好內容類型跨越這三代人,但是就具體的類型而言卻呈現出巨大差異。
從40 後到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雖然每一代人消費內容時所用的設備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代人在消費內容的類型上卻至少有 4 類是一樣的,那就是:博客文章、圖片、評論和電子書。研究還發現:
· 偏好率最低的內容類型包括:手翻書、幻燈片、網絡研討會和白皮書。這在每一代人中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只是具體的順序略有不同。
· 評論沒能進入嬰兒潮一代最喜愛的5 種內容,而對千禧一代而言,它甚至連前10 都進不去。
· 列表、信息圖、網播和嚮導在每一代人的偏好排行榜上都處於中游的位置上。
· 雖然像BuzzFeed 和PlayBuzz 這樣的網站似乎在年輕人中比較流行,但是對於X 一代和千禧一代來說,這類內容卻是最不受喜愛的內容、類型。
從類型的角度來說,雖然每一代人都熱衷於娛樂類的內容,但是每一代人的偏好特點都跟其他兩代人不同。
從40 後到90 後上網方式究竟有何不同?
· 千禧一代在消費技術類內容上遙遙領先於其他兩代人,達到了19% ;在消費技術類內容的人中,千禧一代的人數比嬰兒潮一代的人數多71% 。
· 嬰兒潮一代在消費全球新聞和政治類內容上處於領先,分別達到18% 和12% ;在消費政治類內容的人中,嬰兒潮一代的人數比千禧一代的人數多120% 。
·X 一代在消費健康生活類內容上領先於其他兩代人,達到了13% ;在消費個人財經和親子類內容上也處於領先。
· 千禧一代最不喜歡消費的內容是生活方式類內容,而X 一代和嬰兒潮一代最不喜歡消費的內容是環境類和生活方式類內容。
對於數字戰略家們來說,了解不同受眾與不同內容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多代營銷並不僅僅是滿足某一代人中的個體受眾的特殊需求,而是迎合每一類人群的共同點和差異,然後相應地改善你的內容。
建議認真閱讀一下這份調查報告,包括每一代人偏好的視頻長度和周末消費習慣。雖然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營銷活動,但是成功的營銷人士卻是能夠創造出多代人都想分享的內容的。
下世代網路戰爭:搶奪更多的使用者與顧客
網際網路出現以來,許多傳統的生意模式已經改變,現在的生意模式已經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樣子。例如全世界最大的租車公司優步(Uber ),旗下卻沒有車子;全世界最大的媒體經營者是Facebook
,卻沒有自產內容;世界上最大的出租住宿網站
Airbnb ,旗下沒有任何房地產。
在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分工變得越趨複雜,設計、製造、經銷、進口、批發、零售等等,而網路時代的全球特性,又把這個複雜的供應鏈重新洗牌,使用者服務導向性質,讓所有人能夠自己成為商家、也能自己銷售、設計、集資。
以往商品跟使用者之間的層層隔閡,也因為這些網路服務的關係逐漸打破,我們去電腦商場選購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在網路上動動手指直接購買商品的情況越來越多。表面上是打破了隔閡,但逐漸少了中間者的抽成,等於變相剝奪了部分零售、經銷的費用。
但在2015
年的當下,時代已經逐漸偏向了供給服務的網站業者,例如在航空公司準備推出自己的App
與網站夾殺之前,所謂的機票比價網站成長就已經超出航空公司的預期,而他們也難以搶下這些網站的流量;而英國的Ocado
雖然也與超市共同合作,但超市也擔心最終他們的市場會被Ocado
搶下。
平台商威脅傳統商業公司
傳統超市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就以搜尋引擎Google
在德國所發生的爭議舉例,德國媒體網站曾經抗議Google
抓取他們的標題與相關內容,認為Google
應該要付他們使用費才能抓取他們的內容,而Google
也因此移除德國媒體會在搜尋頁面上顯示的部分內容,但這反而讓他們的流量掉了
80% 。
社群網站的發展也有遇到類似狀況,Facebook
至今掌握了內容網站的生死,只要他們修改了相關演算法,就有可能影響內容網站的流量,而這部份也因為Facebook
是以廣告費來增加貼文曝光度,也因此讓內容農場得以靠廣告生存,只要他們做一定的成本計算,就能在廣告費與獲利間取得平衡。而他們也的確擠壓了傳統網路媒體的生存空間。
這些例子都可以舉出網路改變了多少事情,如果傳統產業要避免這件事情,就得學習向特斯拉、Warby Parker 眼鏡等公司一樣,把從生產、製造、倉儲、行銷、配送等環節一手全包,這樣傳統產業就可以從中獲取更多利潤,但這將會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成本。
與使用者接軌的「介面層」
TechCrunch 的編輯Tom Goodwin 認為新一代的戰爭就在與消費者(用戶)接觸的接口上,他將這個接觸到所有使用者的接口稱為「介面層」。
如前所述,包括
Uber 、阿里巴巴、Google 、Whatsapp 、Facebook
等服務本身並不提供內容或產品,如果要談起一個產品要送到消費者手上前的各種層面來說,他們只佔有極小的那一曾,但卻是真正含金量最高的那部分:就是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以現代的網路商業模式來說,人數就是金錢,越多人使用、能賺錢的機會就更大。
於是我們能看到搜尋引擎除了廣告外,也開始跨入電商;Facebook
打算把所有的網站內容納入旗下並做廣告分潤,打算成為搜尋引擎外第二個網路永恆的存在。而台灣人所熟知的
Line 、Wechat
都是在大量使用者的基礎上跨入支付、電商、遊戲等可以獲利的領域。
許多實體產品其實都已經在利用「介面層」的概念賺錢,例如Withings
智慧體重計,就只是增加了一個智慧健康管理的
App ,就讓這產品能賣得比傳統體重計貴五倍,其他還有可以不靠電腦就能播放串流音樂的SONOS
音響組合等,都是相當好的例子。
程式碼的戰爭開啟
新的網路時代可說是程式碼時代,每段時期都可以看到全新的想法出現並很快取代原有的服務、或是原有的服務更加進化,許多我們所熟知的「服務」都正在想辦法爭取更多的獲利模式。
有些人會認為這部份造成了剝削,因為過於龐大的使用者讓這些服務得以製定對生產商較為不利的價格(這正是Google
在歐洲被指控壟斷的重要原因);這其實也不能算是錯誤,不過當初詹宏志擔心雅虎收購無名小站會壟斷整個台灣網路廣告市場,結果事實證明,時代總是會不斷地更迭,現在無名小站早已收攤,而現在社群網站的發達,也不是當初我們會想到的。
時代會不斷地演進,至少以網路發展的速度來看,沒有什麼服務是能夠真正屹立不搖的,但接下來這波被稱為「物聯網」的熱潮看來還有許多事情是可以發展的,而無論是提供或利用「介面層」服務的廠商,只會越來越多。
中華電信展示三載波聚合,4G 下載可達330Mbps
中華電信、高通及Nokia 合作,在國內展示4G 三載波聚合技術,整合三個頻寬資源,下載速度最高可達330Mbps 。另外,還展示4G 與Wi-Fi 的雙網融合技術。
按讚加入iThome 粉絲團 文/ | 2015-06-15 發表
中華電信在「兩岸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上展示了4G 三載波聚合技術,透過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 )增加頻寬資源,使4G LTE 下載速度可達到330Mbps 。
這項展示是中華電信、高通、Nokia 三方合作,運用高通的4G 上網終端上網設備,加上Nokia 的網路設備,展示「LTE-TDD3CC CA 」三載波聚合技術,將三個頻寬資源予以整合,以提高4G 無線傳輸的速度,下載速度最高可提昇3 倍,理論上峰值可達到330Mbps 。
由於4G 在全球仍屬新興行動寬頻技術,而各國現有的無線通訊頻譜上已被各種既有技術所使用,例如2G 、3G 。為使4G 進入商用化,雖然各國政府設法騰出無線頻譜資源供4G 服務使用,但仍受限於現有技術使用頻譜的限制難以清出完整頻段,這也使得4G 頻譜容易零碎化。透過載波聚合技術予以整合,便能提昇頻譜的使用效率。目前較常見的是雙載波聚合,三載波聚合較為少見。
另外,中華電信也在交流會展示了4G 與Wi-Fi 的雙網融合技術,在4G 與Wi-Fi 訊號涵蓋良好的地點,4G LTE 下載速度可達到100Mbps ,加上Wi-Fi 的150Mbps ,融合雙網加快下載速度,以1GB 大的檔案下載為例只要32 秒就能完成。
不論是4G 三載波聚合或是4G+Wi-Fi 的雙網融合技術,都需要網路端與手機端的配合,才能發展比現有4G 更快的速度,因此兩項展示目前還處於技術展示的階段,國內4G 用戶暫時還無法享受到。不過,三星先前已在Galaxy S5 上提供了Download Booster ,運用4G 與Wi-Fi 雙網融合技術加快下載速度。
中華電信行動通訊分公司總經理林國豐表示,國內推出4G 服務一年來,4G 的普及率成長、網路建設快速發展,用戶對4G 網路速度、品質相當重視,FDD 與TDD 的雙網,以及載波聚合技術將成為未來的趨勢。4G 載波載合、雙網融合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將使未來4G 服務再進化。
更大的傳輸速度可帶動更多的服務從有線網路進入無線行動網路,例如提供高畫質即時路況畫面、交通事件提醒、景點與店家資訊、旅遊行程規劃的3D 導航服務;中華電信還展示同時顯示4 個HD 畫質分割畫面的行動電視服務Hami TV 。
中華電、諾基亞、高通攜手 展示3 載波聚合技術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楊伶雯
台北 -2015 年06 月15 日 下午21:08
兩岸4G 技術商用蓬勃發展,中華電(2412-TW) 攜手諾基亞及高通公司,今(15) 日在「兩岸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展示「LTE-TDD 3CC CA 」3 載波聚合技術,將3 個頻寬資源整合,提升4G 傳輸速率,讓下載速度3 倍躍升,網速理論峰值高達330Mbps 。
中華電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林國豐表示,「台灣推出4G 服務一年來,4G 普及率成長、網路佈建快速驚人,中華電深知客戶對4G 網速及品質的高度重視,且雙網系統(FDD & TDD) 及載波聚合技術為未來發展趨勢,將持續積極佈建4G 網路,也將透過載波聚合技術整合頻段資源,及4G 及Wi-Fi 雙網融合,提升更高的傳輸網速」。
中華電指出,這次參展,首次在台以諾基亞4G 網路設備及高通測試終端展出「LTE-TDD 3CC CA 」3 載波聚合技術應用,讓擁有數個頻段且單一頻段頻寬有限的電信業者,藉由載波聚合技術提高總頻寬,提升峰值速率與使用效率,將同頻段連續的頻譜資源進行整合,提供相較單一載波下快3 倍的4G 網速,展示攤位將提供理論峰值達330 Mbps 的4G 行動上網體驗。
中華電表示,此外更獨家研發以LTE 結合Wi-Fi 雙網融合技術,加速檔案傳輸至雲端硬碟,以Google 雲端硬碟檔案下載為例,若4G 及Wi-Fi 下載速度各為100 及150Mbps ,則雙網同時下載1GB 檔案僅需32 秒,4G 搭配Wi-Fi 加乘效應,讓行動寬頻服務再進化,上下載傳輸更加快速便利。
中華電說,除展示4G 跨頻、雙網應用與高速上下載等 技術,為讓使用者實際感受高速穩定的飆網魅力,更展出全3D 獨家立體導航及「Hami TV 」四分割HD 高畫質影音應用服務。
兩岸5G 技術 合拼主控權
國際標準制訂進入關鍵期
聯發科中磊廣達可望受惠
2015 年06 月16 日
蘋果
【劉煥彥╱ 新竹報導】兩岸發展5G 將進入為期3 年的關鍵期,中國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昨公開表示,兩岸應展開5G 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究,在今後幾年國際制定5G 技術標準時掌握主動權。外界推估,已進入中國移動主導的4G 標準組織GTI 的台灣產業夥伴,包括聯發科(2454 )、中磊(5388 )與廣達(2382 )等廠商,未來在兩岸合作發展5G 將是主要受惠者。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劉利華昨在竹北舉行的2015 年兩岸通訊搭橋會議致詞時指出,未來兩岸可以考慮發展通訊產業合作,第1 是電信營運領域,目前雙方已開展TD-LTE (中國自力開發的4G 技術)試驗網、直達海纜及1 卡雙號試點等,可在兩岸漫遊資費、電信虛擬營運及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路資訊服務。
第2 ,在5G (第5 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合作上,兩岸可在關鍵技術研究、國際標準制定與產品研究等著手,在國際制定5G 技術標準上取得主動權。
第2 ,在5G (第5 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合作上,兩岸可在關鍵技術研究、國際標準制定與產品研究等著手,在國際制定5G 技術標準上取得主動權。
技術定案再研究晶片
第3 ,在網路應用領域,中國政府正在製定「互聯網+ 」的行動計劃,兩岸可以在互聯網、車聯網及工業物聯網等領域合作,打造全新的產品與生態體系。
隨對岸代表團出席的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王曉雲指出,兩岸在探討5G 技術的起步較早,目前雙方還在密集討論中,估計2015~2017 年是討論技術標準的關鍵年,在技術定案之後,才會研究晶片、網路等產品面在整體兩岸5G 標準中的定位。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則說:「感覺台灣在(電信)市場跟業務上都很活躍,希望兩岸可以積極合作。」
市場認為,未來若兩岸攜手發展5G ,包括晶片廠聯發科、終端設備廠中磊、廣達、正文(4906 )、宏達電(2498 )、緯創(3231 )及啟碁(6285 )等都是潛在的受惠廠商。
中國最大行動通信業者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副總裁劉愛力昨也表示,希望未來兩岸在5G 合作上,將朝TD-LTE 終端產品與晶片、創新應用、網路營運、技術創新及全球推廣等6 大方向前進。
他提到,中國移動已與中華電(2412 )及遠傳(4904 )打造TDD/FDD 融合試驗網,去年聯合創新中心也在兩岸分別啟用,希望能與台灣共同開拓5G 技術。
隨對岸代表團出席的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王曉雲指出,兩岸在探討5G 技術的起步較早,目前雙方還在密集討論中,估計2015~2017 年是討論技術標準的關鍵年,在技術定案之後,才會研究晶片、網路等產品面在整體兩岸5G 標準中的定位。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則說:「感覺台灣在(電信)市場跟業務上都很活躍,希望兩岸可以積極合作。」
市場認為,未來若兩岸攜手發展5G ,包括晶片廠聯發科、終端設備廠中磊、廣達、正文(4906 )、宏達電(2498 )、緯創(3231 )及啟碁(6285 )等都是潛在的受惠廠商。
中國最大行動通信業者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副總裁劉愛力昨也表示,希望未來兩岸在5G 合作上,將朝TD-LTE 終端產品與晶片、創新應用、網路營運、技術創新及全球推廣等6 大方向前進。
他提到,中國移動已與中華電(2412 )及遠傳(4904 )打造TDD/FDD 融合試驗網,去年聯合創新中心也在兩岸分別啟用,希望能與台灣共同開拓5G 技術。
遠傳爭取中移動漫遊
另外,遠傳董事長徐旭東昨早上與劉愛力進行早餐工作會報,但徐旭東未透露會議內容。
由於遠傳與中華電昨天都在會議現場展示FDD/TDD 雙網融合技術、3 載波聚合技術,外界推測,遠傳可能有意爭取中移動用戶獨家來台漫遊協議,開發每年400 萬陸客來台的漫遊與後續消費商機。
不過,遠傳主管說明,隨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下半年將釋出TDD 技術的4G 頻譜,遠傳希望藉此機會,「實兵驗證」對岸主導的TDD 標準,能與國際主流FDD 標準共同運作。
由於遠傳與中華電昨天都在會議現場展示FDD/TDD 雙網融合技術、3 載波聚合技術,外界推測,遠傳可能有意爭取中移動用戶獨家來台漫遊協議,開發每年400 萬陸客來台的漫遊與後續消費商機。
不過,遠傳主管說明,隨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下半年將釋出TDD 技術的4G 頻譜,遠傳希望藉此機會,「實兵驗證」對岸主導的TDD 標準,能與國際主流FDD 標準共同運作。
TBC 光纖寬頻
200M 偏鄉也可安裝
「知識就是速度!」TBC 台灣寬頻推出200M 光纖寬頻上網服務,有別於其他業者將服務限制於大都會人口稠密地區,TBC 的200M 光纖寬頻全區都可供裝,提功給消費者最便捷的服務。
TBC 副總裁黃信煒說,有鑑於國內各地網路費用及速度不一,偏鄉地區速度都較低,甚或供裝都有問題,這讓城鄉差距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對於教育學術單位來說,更是一大阻礙。
TBC 推出全經營區域內都可供裝的家用上網200M 光纖寬頻服務,讓客戶在家就能體驗超速光纖寬頻,不但呼應政府推動提昇國民生活品質,提高國民幸福指數的政策方向,帶領消費者一起成為追求效率與速度潮流;讓民眾全家就能享受同時飆網的滿足感。
黃信煒指出,TBC 設備這次推出的200M 光纖寬頻服務,雖不是全台首推,也不是全台最高速率,卻是從山區到濱海地區,服務範圍內全區都可供裝,足足展現TBC 過去對網路建置,堅持品質優先的最佳證明。
黃信煒表示,TBC 推出200M 光纖寬頻,在服務範圍內都可以供裝,不受城鄉地理上的限制,同時結合數位電視與錄放影服務,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數位服務的便利性,讓消費者輕鬆享受最先進優質的國際級服務。( 中時即時)
台數科衝市佔 申請上市
2015-06-15 23:05:5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 台北報導
台灣第五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 )台灣數位光訊科技(6464 )昨(15 )日遞交上市申請,台數科去年每股稅後純益8.51 元,未來除積極拓展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也將積極擴大版圖及市佔率。
台數科表示,為擴大企業規模及促進業務成長,向證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台數科今年規劃配發每股7.0162 元現金股利,昨日興櫃參考價為157.5 元,上漲1.08 元。
台數科資本額11.15 億元,董事長為簡森垣,主要業務為有線電視、寬頻上網、頻道出租、衛星電視台、電路出租,目前有線電視用戶數約29.66 萬戶,是全台第五大MSO 業者。
台數科去年營收為30.83 億元,年減5.5% ,稅後純益9.31 億元,年增約5% ,每股稅後純益8.51 元。
近年台數科積極擴大營運版圖,旗下子公司台灣佳光電信取台中市跨區經營許可,採光纖到戶網路建設,可提供100M 對稱式的高速上網服務,未來希望持續爭取有線電視及寬頻用戶,可望提升用戶規模及市佔率。
台數科已取得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市內網路業務執照,此外,台灣佳光電信也取得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市內網路業務籌設許可,今年下半年將完成光纖網路建設計畫,預估屆時台數科光纖網路覆蓋面積將達全台41% ,成為台灣排名第二的光纖網路平台提供者,僅次於中華電信。
搶進「寬帶中國」商機聯發科與工信部簽合作協議
2015 年06 月15 日20:40
蘋果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 )積極卡位中國以政策主導的有線寬頻通訊商機,下午在竹北舉行的2015 年兩岸通訊搭橋會議,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原中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簽署寬頻有線通訊與無線通訊技術驗證的合作框架協議。
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兼創發科技董事長章維力說明,創發科技強項在有線寬頻通訊,有了這次的合作協議後,未來聯發科或其他台廠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網通產品,可以透過這項合作協議,直接送至工信部做產品驗證,加快進入對岸市場。
總部設於蘇州工業園區的創發科技,主要生產ADSL (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VDSL 2 (第2 代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與Wi-Fi 等有線寬頻終端產品,在PON (被動式光纖網路)是全球前3 大、中國第2 大製造商。
章維力表示,中國國務院近期公佈「寬帶中國」戰略,單是今年底就要達到全中國有8000 萬家庭做到光纖入戶(FTTH ),而且是全光纖。由於聯發科產品主要在無線通訊,創發科技是在有線寬頻通訊,這次與工信部簽署合作協議,有助聯發科打開對岸的有線寬頻市場。
市場人士觀察,中國政府想要推廣任何通訊產品,都要先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做完驗證,廠商才可以銷售,且中國移動等中國3 大電信業者都是聯發科客戶,因此這次協議對聯發科不但是服務客戶,也是鞏固本身在對岸利基。(劉煥彥/竹北報導)
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兼創發科技董事長章維力說明,創發科技強項在有線寬頻通訊,有了這次的合作協議後,未來聯發科或其他台廠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網通產品,可以透過這項合作協議,直接送至工信部做產品驗證,加快進入對岸市場。
總部設於蘇州工業園區的創發科技,主要生產ADSL (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VDSL 2 (第2 代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與Wi-Fi 等有線寬頻終端產品,在PON (被動式光纖網路)是全球前3 大、中國第2 大製造商。
章維力表示,中國國務院近期公佈「寬帶中國」戰略,單是今年底就要達到全中國有8000 萬家庭做到光纖入戶(FTTH ),而且是全光纖。由於聯發科產品主要在無線通訊,創發科技是在有線寬頻通訊,這次與工信部簽署合作協議,有助聯發科打開對岸的有線寬頻市場。
市場人士觀察,中國政府想要推廣任何通訊產品,都要先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做完驗證,廠商才可以銷售,且中國移動等中國3 大電信業者都是聯發科客戶,因此這次協議對聯發科不但是服務客戶,也是鞏固本身在對岸利基。(劉煥彥/竹北報導)
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滿月 流量費調整尚待落實
北京新浪網
(2015-06-15 00:59)
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滿月 流量費調整尚待落實中新網6 月15 日電( 種卿) 目前,距三大運營商發布「提速降費」方案已經過去一個月,記者調查發現,運營商針對固網寬頻的降費提速都已經逐步落實,但方案中提及的4G移動數據流量資費調整大多還停留在「紙上談兵」。專家就此指出,流量降費無論是從計價系統、還是企業在市場經營上的調整都需要一個過程,導致移動數據流量的資費調整會比較緩慢。
固定寬頻「提速降費」落地
百兆寬頻包年費用降至1610 元
中國聯通在5 月15 日發布的「提速降費」方案中表示,北京地區20M 固定寬頻資費將從1780 元/ 年降至1480 元/ 年,50M 資費從2680 元/ 年降至1780 元/ 年,100M 資費從3280 元/ 年降至1980 元/ 年。
就此,中新網財經記者登陸中國聯通網上營業廳查詢發現,北京市區寬頻安裝的價格都已經按照上述標準進行修改,並且50M 、100M 也都可在線上購買了。
「原價1280 元10M 包年產品已經下架,5 月17 日起,辦理過10M 以下包年寬頻套餐的用戶,都被免費升級到20M 網速了。」 北京聯通客戶人員表示。
記者此前走訪位於北京金融街的一家聯通營業廳,其現場工作人員稱:「寬頻價格都降了,新開通固網寬頻的用戶可直接按照新價格購買,老用戶的網速直接被免費升級。 」正在營業廳內辦理寬頻續費的王女士也表示:「家裡網速確實快了,就希望價格能再降點。」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方案中提到將會把「百兆寬頻包年費用從3000 元左右下調至2000 元以內」。其客服代表稱:「新的促銷方案已經開始執行,目前購買100M 寬頻包年產品的價格是1610 元,50M 包年為1510 元」。
被問及大幅降價後能否保證網速,該客服人員表示:「這還要看用戶所在社區的網路建設情況。」
4G 流量降費落實緩慢
系統調整和業績考慮或是主因
相比固網寬頻提速降費的「大刀闊斧」,以4G 為主的移動數據流量價格調整就顯得步伐緩慢。
根據此前公佈的方案,「夜間特惠流量」是中國移動流量部分「降費」的主要方式,記者查詢發現,現下中移動夜間閑時流量包調整為兩個檔位:5 元1GB 、10 元3GB 。該定價標準比方案中「10 元1GB 」的夜間流量價格更加優惠,且已經可以辦理。
不過,聯通方案中提出的「開展低至10 元包1.5GB 省內流量半年包促銷活動,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18 元6GB 視頻定向流量包」等內容,目前尚未落實。記者就此致電北京聯通客服,多位客服人員均表示,沒有接到此類優惠活動的通知。
無獨有偶,電信方案中提到的流量優惠活動,基本上也都與其他消費捆綁在一起,只有購買高端合約機且辦理每月50 元含1GB 或每月70 元含2GB 的流量包,才能獲贈1GB 夜間流量,單獨的優惠活動比較少。
「相比來說,固網寬頻提速降費比較容易,在光纖網路鋪設的情況下,網速從10M 提升到20M 只需要後台更改即可。」電信專家、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向中新網財經記者表示,4G 業務的降費無論是從計費系統的修改,還是降價後企業在市場策略、營收結構的調整上都需要一個過程,一個月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移動數據流量的降費步伐會稍顯緩慢。
在項立剛看來,三大運營商的降費行動雖然每年都有,但今年的力度較大,有可能達到30% 以上,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利潤。
有業內人士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對三大運營商來說,由於建設4G ,行業資本支出會維持在高位,今年對運營商來說是較為艱難的一年,直接導致 了運營商提出的方案內容未能及時落到實處。
智能城市-我們已經落後於新加坡
香港經濟日報 2015/06/16 星期二13:04
相片來源:法新社
為工作關係,筆者經常往返新加坡,也有不少好友住在彼幫,漸漸對當地的生活了解多了,尤其是對當地政府近年利用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的措施大感讚嘆。
回來做做資料蒐集,發現當地政府近兩年銳意把自己打造為全球第一個「智能國家」(Smart Nation)[1] ,在善用科技改善市民生活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例子隨處可見:
停車場實時泊位數目顯示屏。( 相片來源:Priscilla's Chan 網誌)
早於2008 年,新加坡的運輸部門已經在市中心,例如烏節路兩旁裝置大型電子顯示屏,列出附近的停車場位置及實時可供泊位數目,以方便駕車人士預先安排行程及決定泊車地點[2] 。
美國有研究顯示,繁忙時間在道路上可有高達30% 的車輛其實是在兜圈尋找泊車位的。提供實時停車場泊車數據,絕對有效減少路面擠塞情況。有關的實時泊車數據資料,亦已經可以透過手機app 查閱,非常方便實用。
( 相片來源:Priscilla's Chan 網誌)
新加坡的巴士公司推出了名為IRIS (Intelligence Route Information System) 的巴士實時資訊資料庫,市民可以透過網頁、手機app 、及主要地標的巴士站的電子屏幕,查閱實時的公共巴士資訊,知道你所等待的巴士還有多少分鐘才到達你身處的巴士站,讓乘客可以更加有效的安排行程,無需再於烈日當空的巴士站望天打掛,絕對是善用GPS 、物聯網、流動互聯網的好例子。
公共巴士實時資訊。( 相片來源:Priscilla's Chan 網誌)
最近看到香港的九巴也在宣傳類似的巴士到站預報系統,筆者查看過九巴的手機app ,暫時未知道如何使用,希望有關服務可以盡快推出,及在主要巴士站設立電子屏幕,畢竟外來的遊客和較年長的乘客,不一定習慣使用手機app 。
遙距復康系統 (Tele-health rehabilitation system)
隨著人口老化,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日益沉重,如何可以更加善用有限的資源服務更多的市民呢?新加坡國立大學就研發出一套名為Home-rehab 的家居康復系統,以便病人可以透過有關的平板電腦應用程式,配合可穿戴感應器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減少長途跋涉舟車勞頓進出醫院複診的次數,和省卻排隊輪候的時間。
醫院的物理治療師亦可透過有關系統,監察病人康復的進度。新加坡已經於去年年底推出有關系統供病人試用。
醫院的物理治療師亦可透過有關系統,監察病人康復的進度。新加坡已經於去年年底推出有關系統供病人試用。
智能安老院
近來有香港的安老院服務的質素備受質疑,特首認為是土地問題,新加坡當局,就嘗試從科技入手,研究怎可以為安老院的老人家提供一個更舒適和安全的環境[3] 。
其中兩項新嘗試,包括有名為SoundEye 的監控系統– 安裝在天花的SoundEye 會自動偵測房間內不尋常的聲音,以防有老人家跌倒或暈倒而無人發覺。
有關系統已於當地一所安老院測試四個多月,據說可以提升醫護人員的效率達30% 以上。另一個新嘗試,則是名為SmartMat 的智能床褥,透過安裝在床褥上的光纖,醫護人員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實時、遙距地監察臥床 的長期病患者的心跳及呼吸,減少重複巡房的次數,騰出人手處理其他患者的需要。
智能垃圾收集處理
垃圾的處理,一向都是社會衛生的一大課題。新加坡最近就嘗試在一個公營房屋屋邨,引入智能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由住戶把垃圾掉進垃圾槽的一剎那開始,垃圾就會透過地下管道,被高壓氣體以時速50 至80 公里的速度,運送至中央處理收集處,再經由大型垃圾車運送至垃圾焚化爐處理,人手減省達七成,亦卻省屋村內設置垃圾房的需要,令地方更加清潔衛生[4] 。
( 相片來源:Priscilla's Chan 網誌)
智能政府組屋發展
超過八成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政府興建的組屋HDB Flats (類似香港的居屋),當中超過九成半擁有其居所的業權,是當地其中一項主要的民生政策。
前幾天在新加坡友人的面書上看到當地房屋局的第一個智能組屋屋苑的YouTube 廣告片,但覺驚為天人,該屋苑從建築環境規劃、落成後組屋室內的一站式家電能源管理系統、停車場泊車系統、廢物回收處理、公共地方的節能係統等等,都將「智能城市」運用科技、互聯網、流動通訊、大數據等的考慮一一包括其中,而樓花售價三房單位還不用港幣百萬元⋯⋯ [5]
近年看到香港政府、科技業界、商會等等,都樂此不疲的談論著「智能城市」這個課題。有關的研討會,如雨後春筍,此起彼落。
然而,環顧我們的城市,善用科技、互聯網、物聯網、流動通訊、大數據來改善市民生活的「智能城市」措施和創新思維,卻寥寥可數⋯⋯
遠的不看,就看近在咫尺,我們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在兩年多前才提出把星洲打造為全球第一個智能國家的建議,便立即坐言起行,不但各個政府部門在自己的範疇法掘智能化的空間,還非常有策略地透過資助、鼓勵大學科研、私人機構參與、大力扶植初創企業、透過移民計劃吸引海外科技專才移居當地,鼓勵創新,在短 時間內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實際以科技改善民生的措施相繼推陳出新。
我們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中。近十年的科技發展,比過去一百年加起來還要多、還要快。
現今世代,由科技主導,有史以來,我們可以毋需靠估,而是可以透過參考準確、實時的數據作判斷。
再擧一個新加坡的例子: 在當地搭巴士,假如用智能咭(類似香港的八達通)付款的話,乘客於上車及下車時均需拍咭,巴士公司除了可以清楚計算乘客的車資外,更可以準確掌握乘客在不同時段、對不同路線、路段的需求,以便優化路線及時刻表的設計。
當地的運輸局及科技局,最近更提出了名為Beeline[6] 的「個人化巴士服務」的群眾外包 (Crowdsource )概念。
現在新加坡的市民可以透過Beeline 的手機app ,建議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點對點巴士服務,假如有足夠的市民支持,Beeline 便會開設該路線的點對點巴士服務。原來, 還要透過區議員大吹大擂、拉橫額來成功爭取開設、取消一條巴士路線,是多麼80 年代的思維!
相片來源:beeline
改善民生,不一定是建高鐵、擴建機場的大動作;也不是在各區迴旋處聳立金龍雕像,興建不能避雨的避雨亭; 創新,也不單是一個創新及科技局的責任。
資源,我們暫時不缺,要的是打破因循,耽於往日光輝的思維。當我們還沉醉於吹噓我們的互聯網速有多快、流動電話的普及率高於200% 、八達通曾經是全球最先進的電子貨幣[7] ⋯⋯ 我們其實已經漸漸落後了。
不用帶眼罩裝置了!把擴增實境,帶到你眼前:Holus
撰文者:極客公園 發表日期:2015/06/15 數位時代
[ 核心提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真正的虛擬現實交互應該是一起體驗的。
前言
在前段時間的《復仇者聯盟2 》裡Tony Park
利用炫酷的全影像投影又一次讓我們感慨「還是電影裡的人會玩」。難道說這種操作真的離我們很遠嗎?
其實不然,全影像技術已經被人們運用很久,早在2009
年虛擬歌姬Vocaloid
家族就以「初音未來」為名義舉辦了世界性的巡迴演唱會。
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的全影像投影技術已經逐漸拓展到更多的應用領域,使用門檻大大降低。這次極客之選為大家介紹一款可以放在家裡面娛樂、學習、溝通的全影像投影設備——Holus
簡介
Holus
是一款家用全影像投影設備,用戶可以通過Holus
配合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進行全影像投影,用戶在Holus
上可以觀看到前後左右四個角度的3D
投影,並且可以在Holus
上實現娛樂,可視聊天等交互功能。
功能& 特點
過去的全影像投影設備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採用大型「半透明」投影的方式十分限制它的適用範圍。Holus
的研發團隊通過18
個月時間克服了互動媒介,行為捕捉等問題,終於打造出一款便宜、簡潔、輕重量多功能的全影像投影設備。
相對於一般的全影像投影設備,Holus
更強調互動式記憶,可通過捕捉使用者的行為動作將人物投影至 Hous 中,不同於一些娛樂設施或者可穿戴設備的「隔離用戶」般的娛樂體驗,Holus 可以讓用戶不需要任何設備就可以享受虛擬—— 現實交互。Holus
旨在建設一個類似「營火晚會」的形式,促使眾多使用者圍在Holus
身邊一起享受虛擬現實的互動體驗。
Holus
可以作為一個多功能顯示平台使用。用戶可以通過Holus
與小伙伴進行面對面的遊戲。有趣的是,Holus
並非以平面形式顯示,「金字塔」般的螢幕可以讓遊戲變得更加立體,玩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獲得不一樣的視角。用戶可以通過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操縱Holus
完成視訊通話。當然,Holus
也可以通過腦電波感應器,眼球掃描,聲控等形式實現「思想」、「眼神」、「語音」操控 Holus。
Holus
不僅提供操縱設備,其官方也推出了3D
掃描插件讓使用者將影像投射到Holus
中,開發者也可以利用這一擴充元件和SDK
製作遊戲或者其他有教育意義的軟體供用戶使用,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實例吧:
儘管Holus
有很多功能,但它的控制方式相當人性化。你可以通過 Google Play & Apple Stores 來下載操控Holus 的APP,並且使用Holus
內置的藍芽模組或者室內WiFi
實現操作。當然,Holus
內置HDMI
和USB
得以讓用戶連接任何喜愛的的設備。
點評
在眾多廠商參與研發VR
設備的大前提下,VR
設備其實更多的讓單個用戶享受與虛擬世界的互動。可這種利用設備與虛擬世界交互的方式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制條件。
不同於VR
技術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簡稱AR )技術,它將虛擬世界帶到現實世界。能夠讓更多的用戶以更開放的方式與虛擬世界進行更多的互動。
Holus
是一款十分有想法的全影像投影設備,在虛擬世界進行交互,娛樂,創造的同時還能讓更多的人參與近來。最關鍵的是,它是一款讓大眾買的起的設備。
相信隨著處理器性能及各種互動技術的發展,類似Holus
的AR
設備會更多的在市場上湧現,通過更多更好的功能改善人們對於虛擬—— 現實的交互體驗。
價格及購買方式
Holus 有Home Edition 和Pro Edition 兩款不同的型號在 Kickstarter 上眾籌。與Home 款相比。Pro 款的接口更多,性能也更強大。Home 款的早鳥價格為$550,Pro 款的價格為$650, 和市面上中端家用投影儀價格類似,感興趣的人們可以點擊鏈接查看。
問候,
盧妍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