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數位匯流,NCC提出廣電三法修正案,卻卡在立法院長達3年,雖然交通委員會已初審通過,但保留爭議性條文進行黨團協商,王金平也召集過4次協商,仍無法取得共識。
民視、台視、中視、華視等無線電視台業者,日前連袂拜會王金平,希望能儘速解決無線電視台必載頻道等攸關收視權益的修法問題,王金平也承諾會儘快再來召集協商。
不過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表示,廣電三法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也影響多方的利益糾葛,非常複雜,本會期至今都尚未有人要求提出來討論。
他說,目前立法院院會議程,排序的主導權都在國民黨團手中,民進黨團的提案屢遭封殺,但國民黨團現在因為高鐵財改案等重大爭議案,搞得內部雞飛狗跳,加上這會期又有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必須處理,本會期又即將休會,應該很難找到時間來處理廣電三法。
2015-01-09 聯合報 本報記者彭慧明
頂新集團可能退出電信、媒體事業,各家業者爭搶頻譜與中嘉議約權。最心急也最需要盡快併購新事業的當屬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
隨著中華電信與富邦集團強力拓展數位匯流版圖,連後起的鴻海也加速競爭物聯網產業,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讓徐旭東不得不加速出手搶奪台灣之星與台灣之光。
數位匯流的趨勢加上物聯網概念興起,讓電信業者面對的競爭越發多元化,例如簡訊、語音通話等營收都逐年下降,非語音營收必須補足失去的業績。因此中華電信布局固網、行動通訊與MOD、富邦布局電信和有線電視凱擘,不但由上到下提供全面服務,還占據了進入家戶的最後一哩。
遠傳在「數位匯流」版圖中,永遠缺了家庭市場這一塊,還可能被具備全套數位化服務的競爭對手給邊緣化。
二○○一年遠傳曾因為想再殺價,結果把泛亞電信拱手送給台灣大;近兩年在媒體併購風潮中,遠東集團幕僚幾度建言該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拿下訂戶和現金流,但徐旭東覺得被炒作、嫌「太貴」,一直不願併購有線電視系統。去年急起直追要競標中嘉,又輸給以本土股東為主的頂新。
競標中嘉失利後,徐旭東也開始著急。遠傳去年底決定,將以「地毯式併購」收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並和跨區的新系統業者合作,還積極進軍OTT(Over
the top,例如串流影音服務),象徵遠傳將正式發動有線電視卡位戰。
不過標的難尋,遠傳始終沒有放棄與中嘉的合作機會。徐旭東是否會精確打出快狠準的戰術,將左右遠傳在未來4G、甚至5G時代,還能不能繼續穩居台灣電信服務領導者的地位。
新的一年開始,從去年就延燒的數位匯流相關議題持續發酵,從4G併購、頻譜整合、數位匯流大法、廣電三法、無線必載、最後一哩、資安國安、雲端應用、第三方支付到OTT管理,每一項都是過去的法律再也無法涵蓋的發展中狀態,想要在一部數位匯流大法中解決所有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就在各界引頸期盼的同時,周韻采強調應特別注意平台和OTT(over the top)間的競爭,以前是同一種技術競爭,這幾年越來越呈現跨平台競爭,例如有線電視和電信,但這個態勢已明顯改變,今年顯然已正式進入跨平台和OTT競爭。從耶誕節到跨年,line大幅取代電信業傳統語音、簡訊、話務甚至影音的情況,可見一斑。
以電信而言,趨勢是只有行動數據業務在成長,其他業務量都在削減,過去呼風喚雨的電信業正面臨單一競爭困境;有線電視產業,即使不願承認,實際上正承受用戶不斷流失的痛苦,而這兩個產業共同的威脅就來自過去不存在、未來不但不會消失且只會更強大的OTT。情況再發展下去,無論電信或有線電視,或早或晚,都將面臨存亡關鍵。做為主管機關,政府該如何因應?OTT該不該納管?又該如何管理?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周韻采說,過去鮮少針對OTT和跨平台競爭的研究和討論,產業快速發展,將使NCC費九牛二虎之力修出來的大法和管制,全無用武之地,但這不是NCC或台灣單獨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是全球政府共同面對的新興議題,需要更長遠的思考。
看看美國例子,Google、Amazon與AT&T的抗衡持續被討論關注,網路中立性與誰可擁有網路流量的管理權限是討論焦點,當一個產業規模還小,也許該鼓勵競爭,但當OTT也形成獨大例如Apple、Google,則新的反托辣斯調查或市場主導者是否應給予限制,就需嚴肅以對。在美國如此,在台灣亦然。
另一個需關注的重點是頻譜再釋出,從最近電信商開始交換交易頻譜,證實上一次頻譜釋出的不完善規劃已初嚐苦果,但也因為有了上次經驗,正可做為新頻譜釋出借鏡。周韻采表示,未來電信商的決戰場就是頻寬,OTT興起,消費者需要的頻寬將呈等比級數成長,頻譜釋出以管理太重要。
周韻采建議,針對上次釋頻結果做為管理規則修正參考,「清頻」是很大議題,如何清乾淨,就好比新房客入住前,可在交易時綑綁補償機制,幫「前一手房客」搬家甚至安排新家,都可讓清頻這個棘手任務事半功倍。
為了能在未來數位匯流占有一席之地,防堵中華電信購買台灣之星頻譜、台灣大與新亞太電信戰略合作擠壓遠傳未來發展空間,外傳遠傳除了評估購買中嘉有線電視,不排除出手買下台灣之星。除此,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亦傳出遞出辭呈、將轉戰遠傳或遠東集團。
遠傳發言人郎亞玲昨日表示,絕無此事。台灣之星副董事長嚴偉誠,也在第一時間否認出售台灣之星。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則說,沒有要辭職,何況目前他還在檢討公司業績中。
受到頂新油品風暴衝擊,頂新集團日前表明將處分非核心事業,除了101持股,後續還會出清非本業資產。
台灣之星的4G服務,因為「滅頂」風波衝擊,用戶申裝意願低,面臨出售抉擇。
台灣之星當初以36.55億元買下4G位於900MHz的10MHz頻寬,近一年來亦花了100億元左右建設4G網路,目前擁有150萬左右3G用戶。之前傳出中華電信加入評估買下台灣之星10MHz的4G頻譜行列,中華電信表示,目前沒有這個打算,而此時傳出遠傳評估出手,業界頗為意外。
外傳,另有三組國際電信公司有意評估購買台灣之星,其中一組包括亞洲的電信公司在內,但未獲證實。
雖然頂新認為中嘉有線電視及台灣之星並非本業,而頂新2014年透過新公司「台灣之光」與中嘉大股東MBK簽訂中嘉優先購買權合約,未來將「自然解約」,據了解,MBK急於從台灣獲利出場、正積極尋找新買家中。
據了解,中嘉出售案一波三折,外傳目前出售行情降至600多億元,除了遠傳積極評估,之前傳出包括鴻海、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態度積極,但據了解,尹衍樑接下頂新所成立的食安基金召集人之後,已對購買中嘉打退堂鼓,而台中一家區域性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近來傳出積極爭取,使得中嘉案目前出現鴻海、遠傳、台中有線電視業者三強搶親局面,遠傳出線機會濃。
遠傳總經理李彬日前表示,如果要買中嘉,一定會以遠傳電信名義出手,目前卡在黨政軍議題上,還未獲得解套。
2015-01-09 聯合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外傳遠傳電信買下頂新魏家的台灣之星股權。左圖中為台灣之星董事長魏應交去年八月與其他大股東參與開台儀式。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右圖)去年十月曾講「不要談併不併的問題」,不過後來又說「凡事都有可能」。
本報資料照片
頂新集團下一步,可能退出電信事業。據了解,遠傳電信將採「國碁入主亞太電信」模式,以參與增資方式入主台灣之星。同時,遠傳可望取得同為頂新旗下的台灣之光股權,成為未來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嘉網路新買家。
對市場的說法,遠傳與台灣之星昨天都表示「沒有這件事」。
不過電信產業界人士指出,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與魏家已差不多談定。頂新董事長魏應交雖不願退出電信產業,但目前社會氛圍讓頂新很難繼續發展電信與媒體事業,大董魏應州更希望兄弟淡化在台灣的經營版圖。
頂新魏家前年成立台灣之星,買下威寶電信,由魏應交擔任董事長進軍4G,並引進霖園集團、正崴集團、中信集團及金仁寶集團等股東,挖角台灣大前總經理賴弦五擔任總經理。
台灣之星去年開台對上電信三雄行銷大戰,加上還有部分頻寬被亞太電信使用,使台灣之星上網速度受限,強打低價吃到飽、預付卡策略相當燒錢,初期股本已花得差不多,近期規劃增資。因原股東增資意願不高,將可能迎進遠傳電信。
市場一度傳言中華電信、潤泰集團是台灣之星潛在買家,據了解,中華電信頻寬達上限,潤泰集團雖有WiMAX事業全球一動,但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強調「不會買」。
據了解,在處理頂新食安事件時,尹與頂新魏家兄弟後來對成立基金意見不一致,尹也因此出局。
據了解,遠傳入主台灣之星,因雙方都是4G業者,採併購模式將有頻寬上限超標風險,更有複雜的4G交易相關法令的問題,因此可能採取當初鴻海集團國碁電子以參與亞太電信增資的方式,遠傳透過參與增資,取得低於法令限制的持股,進行雙品牌合作。
除了賣出電信事業外,頂新魏家的台灣之光與有線電視多系統業者中嘉網路有一年的優先議約合約,遠傳也將同時取得台灣之光的股權,成為台灣之光的新老闆,與中嘉繼續談交易合約。
先前由於正崴集團退出台灣之光股權結構,加上頂新面臨「滅頂」危機,導致台灣之光與中嘉網路「卡住」,中嘉網路內部甚至已經有交易告吹的心理準備,只等合約八月到期,就另找買家,遠傳同樣是內定的買家之一。
2015-01-09 經濟日報
黃晶琳
台灣之星是第四代行動通訊(4G)新進業者,用戶最少,但在4G大戰合縱連橫的賽局中,反而扮演關鍵力量。
尤其台灣大與亞太電信合作頻譜交易及4G網路漫遊,雙方策略聯盟效應持續發酵,更讓中華電信及遠傳亟欲加速策略聯盟;在頂新傳出有意出脫台灣之星持股之後,成為中華電信與遠傳都積極拉攏對象。
頻譜頻寬決定用戶4G上網的速度體驗,速度及網路品質更是4G大戰中決勝的關鍵,台灣大與鴻海策略聯盟之後,台灣大、亞太電信及國碁共擁有三張4G執照共60MHz頻寬,遙遙領先中華電信的35MHz、遠傳的30MHz、台灣之星的10MHz。市場預期,今年電信業者將展開頻譜頻寬大戰,收購或策略聯盟都有可能。台灣之星擁有164萬用戶,其中4G用戶約17萬戶,同時擁有4G頻譜900MHz共10MHz。用戶與頻譜頻寬為電信業者中最少的一家,卻可望發揮關鍵力量,形成關鍵競爭優勢
2015年01月09日06:58 蘋果
頂新集團旗下電信事業台灣之星,遭逢黑心油事件,難以擴展事業。傳出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與魏家已差不多談定,遠傳擬入主台灣之星;但雙方均否認。
今日出版的《聯合報》報導,電信產業界人士指出,徐旭東與魏家談定在望,頂新董事長魏應交雖不願退出電信產業,但大董魏應州希望兄弟淡化在台灣的經營版圖,加上目前社會氛圍,頂新很難繼續發展電信與媒體事業。
據悉,遠傳電信將採「國碁入主亞太電信」模式,以參與增資方式入主台灣之星,遠傳也可望取得同為頂新旗下的台灣之光股權,成為未來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嘉網路新買家。遠傳與台灣之星昨都說「沒有這件事」。(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今日出版的《聯合報》報導,電信產業界人士指出,徐旭東與魏家談定在望,頂新董事長魏應交雖不願退出電信產業,但大董魏應州希望兄弟淡化在台灣的經營版圖,加上目前社會氛圍,頂新很難繼續發展電信與媒體事業。
據悉,遠傳電信將採「國碁入主亞太電信」模式,以參與增資方式入主台灣之星,遠傳也可望取得同為頂新旗下的台灣之光股權,成為未來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嘉網路新買家。遠傳與台灣之星昨都說「沒有這件事」。(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5-01-0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市場昨(8)日盛傳,頂新集團已將旗下持有的台灣之星全數股權賣給遠傳,未來遠傳與台灣之星攜手,可望與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鴻海聯盟抗衡,穩住台灣電信三雄之一的地位。
遠傳下一步將持續與頂新集團接觸,拿下頂新手中台灣之光股權,擴大數位匯流布局。
市場先前盛傳,包括遠傳、中華電、潤泰集團及三組國外電信業者,都有興趣收購頂新集團手中台灣之星股權。昨天市場則傳出,遠傳董事長徐旭東已率先出手,與頂新集團達成協議,拿下頂新手中台灣之星股權。
去年台灣大與鴻海宣布策略聯盟,並與鴻海旗下亞太電信組成戰略聯盟,雙方用戶數與集團資源直逼電信龍頭中華電信。
市場認為,遠傳須加速策略合作腳步,否則未來台灣3G時代電信三雄三分天下的版圖,將成為兩大(中華電信、台灣大)一小(遠傳)。
業界人士分析,以目前台灣電信業者4G競爭態勢,遠傳勢必要找尋盟友、擴大勢力,才能增加競爭力,因此若如傳言,遠傳急於出手拿下台灣之星,「並不讓人意外」。
據了解,遠傳希望藉此與台灣之星組成策略聯盟,結合雙方用戶、行動網路,頻譜資源,在4G競賽中除站穩三雄之一角色,甚至挑戰龍頭寶座。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昨天否認相關傳聞,遠傳發言人郎亞玲表示:「沒這回事。」
業界分析,頻譜與銀彈是未來4G大戰中的兩大關鍵,中華電信及台灣大已經各擁有4G頻譜35GHz,遠傳則只有30MHz;如果遠傳與台灣之星策略聯盟,兩者累計將擁有40MHz頻譜。
頂新集團持有台灣之星股權約52%,隨著頂新集團規劃陸續出脫在台灣的投資,繼台北101之後,外界盛傳下一步要出售手中持有的台灣之星全數股權。
市場人士認為,徐旭東可望發揮與國際電信業者合作經驗,除攜手國際資金承接台灣之星股權外,未來也希望收購台灣之光,拿下中嘉。
關鍵勢力 左右4G戰局
台灣之星是第四代行動通訊(4G)新進業者,用戶最少,但在4G大戰合縱連橫的賽局中,反而扮演關鍵力量。
尤其台灣大與亞太電信合作頻譜交易及4G網路漫遊,雙方策略聯盟效應持續發酵,更讓中華電信及遠傳亟欲加速策略聯盟;在頂新傳出有意出脫台灣之星持股之後,成為中華電信與遠傳都積極拉攏對象。
頻譜頻寬決定用戶4G上網的速度體驗,速度及網路品質更是4G大戰中決勝的關鍵,台灣大與鴻海策略聯盟之後,台灣大、亞太電信及國碁共擁有三張4G執照共60MHz頻寬,遙遙領先中華電信的35MHz、遠傳的30MHz、台灣之星的10MHz。市場預期,今年電信業者將展開頻譜頻寬大戰,收購或策略聯盟都有可能。台灣之星擁有164萬用戶,其中4G用戶約17萬戶,同時擁有4G頻譜900MHz共10MHz。用戶與頻譜頻寬為電信業者中最少的一家,卻可望發揮關鍵力量,形成關鍵競爭優勢。
2015-01-0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中華電信(2412)過去累積研發能量,董事長蔡力行要積極將研發能量轉換為產品,並創造營收;中華電信與精誠合作的「EyeQuila」就是其中一個成果,未來將鎖定物聯網、數位匯流、雲端、資安及大數據等項目,積極推升營運成長。
中華電信旗下電信研究院累積數十年研發能量,包含1,600位研發人員,每年固定投入30億元研發費用。過去中華電信將研發成果應用在內部帳務等管理系統,或者是成為雲端、企業資通訊等加值服務。
近期中華電信積極將研發能量轉換為產品,希望帶進新的營收,未來將鎖定鎖定物聯網、數位匯流、雲端、資安及大數據等項目積極投入,推升營運成長。
中華電信與精誠資訊共同開發的企業資安產品「EyeQuila」今天宣告上市。(黃世麒攝)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左三)出席上市記者會。(黃世麒攝)
中華電信與精誠資訊針對APT(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共同研發的企業資安產品「EyeQuila」今天宣告上市,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總經理石木標、精誠資訊總經理林隆奮一同啟動,宣示抵抗資安APT攻擊的決心。
中華電總經理石木標指出,中華電一直以來積極把技術研發轉化成產品,品項包括有雲端、物聯網、資安,今日和精誠共同研發推出的「EyeQuila」也為其中之一,目前包括大學,金融業等都有在使用,也有政府相關機構在測試。另一方面,雙方也會持續將該產品推銷到國外,目前首先前進港澳市場。
中華電也指出,看好針對APT的相關資安市場今年台灣規模將達1億元,2016年將再倍數成長。精誠資訊總經理林隆奮則表示,企業目前資安普遍占IT支出的10%,精誠去年在資安產品的年成長更高達128%,且只要是企業就會需要資安防護,因此,非常看好這塊市場的發展。
中華電持續專注在將技術研發轉換成營收,每年對中華電研究院的投資約30億元左右,今年也會維持一貫水準,大多數依舊會聚焦在物聯網、雲端、資安以及數位匯流。「APT」是由組織型駭客發起的針對性持續攻擊,多利用社交工程郵件,在攻擊目標的電腦中植入惡意程式,進行長期潛伏竊取機密資料,根據知名防毒廠商發表的APT白皮書,遭受APT入侵的企業甚至有80%不知已遭到攻擊。
2015-01-08 聯合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亞太電信透過「漫遊」台灣大哥大的網路提供4G服務,引發同業抗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虞孝成昨天表示,在部分偏遠地區業者建置不足或是超過網路容量時,業者間提供漫遊服務很正常。
但他說,現在的狀況和過去不同,需要考量,NCC未來將在相關法令中重新定義「合理漫遊」。
4G業者全部開台營運,NCC公布業者建置基地台數量,到去年底為止,4G業者建設並正常運作的基地台達11867台,亞太電信僅略高於開台的建設標準,建置295台。
亞太電信訊號覆蓋率宣稱全台達97%,但不足部分全靠台灣大網路支援,又提供低於電信三雄的吃到飽價格,引發其他業者抗議亞太電信不建設,用戶也向台灣大抗議,要求台灣大退還高出亞太電的費用。
亞太電信近期與國碁合併,因合併後持有的頻寬超標5MHz,NCC昨天通過國碁與台灣大哥大的頻譜交易,由國碁釋出700MHz頻段中的5MHz頻寬,轉由台灣大使用。
台灣大指出,提供亞太電信漫遊服務,是在亞太電信網路建置完成前的商業合作,也因此爭取多出的5MHz頻寬,可提供用戶更好4G服務。
亞太電董事長呂芳銘近期則發信給公司同仁,指出新亞太電信與台灣大的合作是商業行為,希望吸引用戶使用亞太服務,重要的是希望新亞太成長「能讓外界看見」。
他也希望能盡快提供4G服務帶動營收,並指在亞太電、國碁正式合併前,仍不會建置兩套設備、造成浪費。
NCC正在調查亞太電與台灣大的服務合約是否涉及不公平競爭、使用核心網路,近期網路則瘋傳「亞太電總部只有台灣大訊號」的影片,亞太電與台灣大均不回應。
台灣大部份用戶擔心亞太電信用戶漫遊將以較低的上網資費使用台灣大服務,其他業者也抨擊該合作影響電信市場秩序,為此NCC已介入調查。台灣大則澄清漫遊不會影響用戶使用4G服務權益。
按讚加入iThome粉絲團 文/ | 2015-01-08發表
亞太電信去年底正式開通4G服務,並與台灣大哥大合作,讓亞太電信4G用戶可漫遊使用台灣大哥大4G網路。此舉引發部份台灣大用戶的不滿,認為可能影響其權益。台灣之星也抨擊兩家業者違反公平競爭。為此NCC正介入調查,而台灣大則澄清僅開放部份網路供亞太用戶使用,不影響台灣大用戶權益。
亞太電信在去年聖誕節宣佈4G正式開台,並宣佈與台灣大哥大合作4G漫遊,使得亞太電信雖然開台落後其他4家4G業者,但服務宣稱涵蓋六都97%,其他地區也有80%。
但這項漫遊合作卻引發台灣大部份4G用戶反彈,有用戶擔心亞太用戶以較低的4G上網資費漫遊使用台灣大4G網路,台灣大用戶支付較高費率使用4G服務,亞太電信漫遊也可能影響到台灣大用戶的服務品質。
其他4G業者台灣之星先開槍,質疑亞太電信和台灣大哥大的合作,若亞太電信以漫遊合作取代自行建設4G網路,將會影響國內電信市場秩序,不利於其他自行建設網路的4G業者競爭,且違反政府開放無線頻譜資源帶動經濟建設的原意。
對於亞太電信與台灣大哥大4G漫遊合作引發外界關注,NCC去年底已宣佈介入調查,本週在例行記者會中說明,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將瞭解兩家業者網路營運方式、漫遊合作協議,雖然亞太與台灣大的合作為商業協商結果,考量到維護電信市場秩序,NCC未來會釐清漫遊合作界線,避免引發類似爭議。
NCC副主委虞孝文表示,部份的台灣大4G用戶擔心亞太電信用戶漫遊可能影響到其權益,但從另一方面思考,國碁轉讓5MHz給台灣大哥大本週已獲得NCC通過,未來將能提升台灣大4G上網速度,爭議不能從單方面來看,影響性需要綜合評估。
台灣大也發出聲明重申兩家公司的合作為法規所允許,台灣大哥大透過漫遊協助新進電信業者,額外取得的5MHz頻寬使其未來可以最大頻寬資源提供更高的4G上網速度。
另外,台灣大也說明開放亞太用戶漫遊僅限部份的基地台,兩家公司核心網路、國內外網路路由皆不同,加值服務平台也不同,服務品質、成本也不同,彼此在4G上網資費、行銷上也有差異。台灣大有充足的頻寬,漫遊僅使用部份資源,不會影響到用戶的權益。漫遊合作不限亞太電信,其他業者若有需要也可協商。
而對其他業者抨擊亞太漫遊取代自建網路,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本週也說明,目前國碁、亞太已分別完成各自的核心網路、基地台,但在國碁、亞太合併之前,為避免現有亞太用戶流失,先與其他4G業者漫遊合作,漫遊合作只是開台初期權宜之計,合併後亞太仍會建設自己的4G網路。
國內4G服務自三大電信業者在去年5、6月相繼開台,隨著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加入,4G市場競爭升溫,在業者競爭之下,短短半年的時間涵蓋率大幅提昇,從都會區、鄉鎮、離島擴展到觀光景點,用戶數也達到將近300萬。4G業者間的競合牽動整體4G市場發展。
▲亞太4G漫遊起爭議,波及國碁合併案。(圖/業者提供)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東森
近期台灣大4G網路提供亞太電信漫遊,讓不少台灣大哥大用戶認為自身權益受損,對此,NCC副主委兼發言人虞孝成表示,未來將研擬重新定義「合理漫遊」的規定,也會嚴審亞太與國碁的新事業計畫書。
據了解,由於亞太4G基地台數量佔比偏低,故在網路建設完成前與台灣大簽署了商業合作,讓自家用戶可透過漫遊使用台灣大的4G網路,但此舉卻引發台灣大既有用戶的不滿,認為網路與別人共用、收費還比較貴,自身權益可說是大打折扣。
不過台灣大昨(7)日特別發表聲明表示,雙方合作將以保障自家用戶與股東權益為優先考量,不會影響用戶權益。
NCC也表示,按現行法規來看,亞太與台灣大的策略聯盟並無違法,但NCC發言人虞孝成進一步指出,日後會對「漫遊」的定義進行討論,以訂定合理的規定。
另一方面,對於亞太與國碁的合併案,NCC也計畫嚴審新事業計畫書,確保業者對用戶服務承諾等事項能確實履行,同時也會把網路建設視為審查要點,讓日後產生爭議的機會降到最低。
回顧2014的10大數位匯流新聞,從4G開台、頂新購中嘉、電信業大洗牌、WiMax有轉機、有線數位大躍進、跨區經營開打、小米個資疑慮、廣電三法未過關、無線必載談不攏,到電信法不重送、匯流法將提出、高層人事異動等,幾乎都是直接延續到今年且至為關鍵的議題。
就法令而言,莊春發分析,NCC將管制結構改成基礎階段、平台階段、應用階段,首先要做的是市場的畫分要清楚乾淨,「若不乾不淨,就很難管理。歸根究柢,還是要回到法律。」三個架構中,平台將有線都放在一起,包括電信和有線電視。
莊春發舉黨政軍的問題為例,不單只是影響有線電視,也影響電信業,他認為「最基本的障礙要拿掉,否則政府本身就是製造障礙的人。」黨政軍退出媒體的限制,限制了企業集團,也限制了政府股份參與電信事業和有線電視的的經營。光是電信業,台哥大後面就有富邦,富邦後面有政府持股,這樣的現況該如何解決?他提出,比較好的辦法是先「大赦」,把這個問題拿掉。
為了推動數位匯流,當障礙去除,電信業就可借由線纜進入有線電視,有線電視也可藉由線纜推出新的加值服務,「你可以來我這邊,我也可以過去你那邊,這樣才公平。」否則現在關鍵節目的控制權造成無法匯流,重要的新聞節目只在有線電視播出、MOD看不到,造成MOD消費者沒新聞可看;反過來,MOD也曾掌握重要運動比賽播出,讓有線電視收視戶扼腕。這些都是利用技術性的障礙損傷消費者權益、造成市場競爭不完全。
莊春發解釋,所謂「大赦」,是先了解障礙在哪,再針對障礙提出解決方案。數位匯流不是口號、而是實質的進行式,全世界都在發生中。現在的障礙究竟是法令不周全?還是業者心態不正確?要先釐清,「賺錢是企業的天職,不一定伴隨罪惡,政府若能將天一般高的圍牆改成一公尺高,則所有的路人都能看到花園裡的美麗、聞到花香。這是政府該為消費者做的事。」
合法不損及用戶權益 累加無上限同吃到飽
記者
溫子豪
報導 2015/01/08
亞太電信4G漫遊台灣大哥大,引爆業界爭議(圖/卡優新聞網)
台灣大哥大與亞太電信4G頻段、頻寬漫遊爭議不斷,台灣大哥大再發聲明表示,為考量同業互助,將餘裕頻寬提供亞太漫遊使用,符合法規也不損及用戶權益;而台灣之星則是針對4G上網流量,再祭出「data無限遞延」方案,可將每個月沒用完的流量累加使用,提供客戶另類的「吃到飽」服務。
台灣大哥大與亞太電信合作4G漫遊,引發競業不滿,國家通訊委員會(NCC)開始著手調查,是否有損消費者權益或造成市場競爭不公。台灣大哥大再發表聲明,由於亞太電信的3G語音採用CDMA系統,與現行4G手機不相容,且4G開台初期必須尋求其他業者合作,在同業互助的考量下進行漫遊合作,並不影響台灣大用戶權益。
台灣大哥大進一步指出,4G漫遊是在NCC法規允許下的商業合作,由於雙方核心網路不同,國內與國際網際網路的路由不同,加值服務的技術平台也不相同,在服務品質與成本不一樣下,因此雙方資費有所差異。此外,也為台灣大現有用戶爭取到額外5MHz的頻寬,享有更快的4G上網體驗。
針對各家業者頻寬、流量的競爭,台灣之星則是打出全台首創「data無限遞延」新服務,用戶在合約期間「4G上網流量可儲存、累加無上限」,也就是說,每個月沒用完的上網流量,可遞延無限累加至下期使用,等於付款買的每MB都不會短少,成為另類的「吃到飽」優惠。
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強調,遞延方案適合精打細算的小資族、長時間使用WiFi、在外通勤時間少的上班族,以及較低上網需求、又想管控預算的消費者,都能藉由「無限遞延」方案,享受輕鬆上網無負擔的體驗,獲得「公平、合理」的飆網服務。
2015-01-08 經濟日報
金萊萊
台電為提升經營績效、活化並創造資產價值,將有餘裕的備用光纖電路出租電信相關業者,公開招標的「大台北、南投、花東及屏東等地區的光纖出租業務」案於1月6日開標,分別由「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各以每年1,600多萬元,標得南投到花蓮及花蓮到台東及屏東總長計360多公里的2芯光纖租用權。
台電指出,本標案租期為3年,除可為台電帶來共約近1億元的租金收入外,承租的「新世紀資通」及「台灣固網」電信業者,更可藉此提升其東部地區骨幹通信網路的服務品質可靠度,創造消費者、電信業者與台電之間的三贏。
台電在大台北、南投、花東及屏東地區仍有備用光纖,電信或有線電視等業者可洽詢承租。目前台電也已向NCC申辦擴充經營範圍,進一步將全台已建置的8,900公里備用光纖均提供出租,預期屆時營收將有更大幅度的成長。
2015-01-08 聯合
針對物聯網發展應用,Qualcomm主導約一年之久的AllSeen
Alliance已有超過90家不同產業廠商加入,其中包含家電、手機、乃至於晶片廠與軟體廠均選擇加入此物聯網連結協議陣營,也促使Qualcomm持續在物聯網應用所需通訊連接技術、軟硬體端持續投入發展,例如近期Qualcomm也宣布以旗下Atheros技術資源與LED燈泡廠商LIFX合作開發燈泡參考設計,藉此讓各廠商以此推出各類可藉由網路連動的智慧燈泡。
物聯網再次改變人類生活型態
在經過短短一年時間,由Qualcomm所主導的AllSeen Alliance已經累積超過90家不同產業廠商加入,其中包含PC軟體龍頭微軟,以及包含Lg、Panasonic、TCL、Sony、Sharp等知名家電品牌都於先後加入此物聯網聯盟,讓各廠商所推行相容AllSeen技術協議產品可在無需彼此事先設定情況下即可透過網路連結使用,進而讓物聯網應用能無縫連接,並且順利打造各類適合個人的物聯網應用內容。
例如,當使用者透過手機虛擬鑰匙開啟連網門鎖後,即可藉由網路連接確認當下溫度,判斷是否開啟電風扇,並且自動點亮家中照明設備,而所有流程都可在使用者開啟家門之後自動完成。而另一種應用,例如電冰箱的門未正常密合關閉時,系統便會自動透過連網傳遞至家中電視顯示提示,或是直接透過讓燈具閃爍、改變燈光顏色等直覺方式讓使用者知曉。
在過去此類應用可能必須要逐一針對各項裝置進行設定,因此將會造成使用上的繁瑣困擾,因此Qualcomm所提出AllSeen協議便是讓所有合作夥伴採用相同連結標準,即可快速透過網路無縫連結。而在目前有越來越多人加入AllSeen協議標準後,預期將能使Qualcomm主導的物聯網應用更快在市場擴展,例如稍早宣布以旗下Atheros技術資源與LED燈泡廠商LIFX合作開發燈泡參考設計,預期將能帶動可藉由網路連動的智慧燈泡應用成長。
物聯網連結協定差異
問題並不算大
不過,目前目前各廠針對物聯網應用發展所提出不同協議,包含由蘋果主導的HomeKit,以及Google針對Android平台制訂連結規範,雖然多數採取開放免費授權使用方式提供,但對於終端產品製造商依然需同時加入支援不同規範,才能確保旗下產品共同通用性,依然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困擾,同時也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到不便。
而ARM方面基於提供所有應用解決方案的立場來看,認為只要物聯網裝置是基於相容http或https網頁架構的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協定,大致上就沒有相容性上的困擾,目前主要還是在於各廠商加入聯盟額外加上強化安全等協定差異,造成彼此產生無法相容連結情況,但預期終究還是會回歸統一使用相同規範局面,只是目前無法確定是否由特定聯盟勝出,或是所有聯盟協議互通。
成功改變使用習慣才有機會挖掘藍海
物聯網的應用已經有相當長久時間,實際應用可以相當複雜、廣泛,但也能相當單純、簡化,甚至更具個人客製化,因此如同車載系統成為下一個市場發展藍海,範圍更為寬廣且涵蓋既有手持裝置、智慧穿戴,乃至於背後伺服器系統,都是物聯網發展所涉及之處,以及可能獲利機會,但各家廠商如何從其獲利,就看是否能從中挖掘足以影響現有人類生活型態的應用模式,一如過去手機、App所帶來市場熱潮。
因此,相較於預期後續可改善的互連規範協議問題,更重要應該是如何藉由物聯網各類發展可能性,找尋適合不同成功機會的藍海,這也更是技術發展之餘更應重視部份。
自由時報|自由 3C 科技 | 陳宜豐|Las Vegas 報導| 2015-01-08
14:01
大尺寸的電視機在每屆的 CES 展中都成為重心,從 Full HD、3D、一直到 4K UHD 超高解析度,甚至到了這屆,超越 4K 解析度的 8K 解析度電視也開始正式量產,似乎想要打破人類眼睛觀看的細緻極限;功能上,雖仍以前幾年主打的連網智慧電視為核心概念,但各大廠紛紛改用與智慧型手機共通的作業平台,如 Sony 採用 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Samsung 導入自行開發的 Tizen OS、LG 則是用上 Web OS,讓電視擁有更多行動裝置應用的可能。但,消費者真的需要這些嗎?
在每屆 CES 中,新款電視一向都是展覽要角,但是今年似乎新意不再
1.4K 以上的解析度真的有必要嗎?
Samsung 展出目前最大 115 吋的 8K 超高解析度電視
今年 CES 展中,超越 4K 解析度(3840×2160)的量產機種正式登場!Samsung、 LG 分別推出支援 8K 解析度(4K 解析度的兩倍)的機種,這樣的高解析度基本上已經超越人類肉眼的分辨能力,除非在大尺寸螢幕上以很近距離觀看,要不然是很難以肉眼分辨出來的。
近拍 8K 解析度的電視畫面,幾乎看不見螢幕粒子
聽起來很棒不是?但背後隱藏著幾個問題,最大的麻煩就是內容解析度,要真正的播放超高解析度的畫面,除了要有可以播放高解析度畫面的硬體之外,也要有原生高解析度的影片(也就是內容)來播才行,即便是以發展成熟的 4K 來說,較為先進的日本與美國地區,去年才正式開始進行 4K 節目的試播,更別提仍然停留在 HD 等級的台灣了,沒有高畫質節目內容的超高畫質電視,在畫面表現上幾乎是個災難。
LG 也展出了 85 吋的 8K LED 電視機種
記者在現場與三星的行銷人員討論這個問題,三星人員表示即便市場狀況如此,仍然會持續推出超高畫質的 4K 甚至是 8K 機種,希望透過更高階 8K 機種的推出,能夠帶動 4K 機種的平價話,讓消費者有意願購買 4K 電視,在 4K 電視成為市場主流後,內容提供商(電視台、有線電視業者)才有意願提供 4K 的高品質訊號(聽起來有點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不過 Samsung 本身放緩了 8K 電視的發展腳步,改推已 4K 基礎的 SUHD 電視,將現有 4K 機種的畫質更加強
為了 4K 機種的推廣,Samsung 也在這次 CES 上宣佈在美國與串流播放內容供應商合作,提供 4K UHD 品質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如 Amazon、Comcast、DIRECTV 與 M-GO。此外,三星利用其與 M-GO 合作的現有 UHD Video Pack,提供全新的 UHD 電影下載服務,就是為了避免消費者買了 4K 電視後,卻沒有 4K 畫面上的窘境。
在 4K 等級的解析度下,影片品質相對重要,不管是 Samsung 或是 Sony ,都在電視裡內建了可提供 4K 影片的網路影片服務商,降低消費者買了 4K 電視後卻無 4K 影片看的落差。
2.智慧電視是否真的好用?
Sony 在本屆 CES 展上,推出搭載 Google Android TV 介面的智慧電視,可跟 Android 手機無縫接軌
在本屆 CES 展中,Sony、Samsung 與 LG 都推出了採用開放平台的智慧電視,Sony 是選擇 Google 陣營的 Android TV、Samsung 力挺自家的 Tizen OS、LG 則是採用收購進來的 Web OS 系統,企圖利用開放陣營的眾多外部資源,讓智慧電視擁有更多好用的功能。
Samsung 則是以自家開發的 Tizen 作業系統為核心
但這樣真的會讓消費者願意多使用智慧電視?拿 LG 這次的宣傳用語來看好了,LG 表示:「 53 % 的購買者不熟悉要如何使用智慧電視,75 % 的人認為用不上智慧電視內過多的智慧功能。」使用者並不是認為智慧電視不好用,而是根本不會用,或是認為根本用不上!消費者對於電視的使用,想的就是要一個可以好好放鬆的環境,如果智慧電視還要很多繁複的操作(用小小的遙控器操作智慧電視真的很累),那電視還是乖乖的當它影片播放器的角色就好。
智慧電視雖然看起來可以提供很多很棒的生活資訊,但是在操控性上仍有待加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大廠採用不同的方式,LG 是以 WebOS 打造簡單的介面,Samsung 與 Panasonic 則是用手機連接、體感操控跟語音控制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是否真的變得更好用,以記者在 CES 現場體驗的感想,距離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距離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可與穿戴裝置搭配,也是本屆 CES 展中智慧電視主打的功能,但這真的需要嗎?圖為 Samsung 攤位上體驗用智慧手錶玩遊戲的情境
3.曲面電視大行其道
曲面設計已經成為顯示裝置的主流,包括畫面中較小尺寸的電腦螢幕,都開始推出曲面設計的機種
這可能是這屆 CES 展中電視廠商記者最有感的潮流!幾乎不管是任何尺寸(就連桌上型電腦螢幕),都推出了採用曲面設計的機種。的確,以固定位置觀看的電視/電腦螢幕來說,符合人眼視線角度的曲面設計,在觀看感受上讓人感受更為舒適,邊緣角落不會因為觀賞視線較遠而有種模糊的感覺。
在大尺寸螢幕上,曲面設計真的會讓觀賞感受更舒適
這點尤其在大尺寸機種上感受更為明顯,以往在購買電視時,店員都會建議消費者透過觀賞距離來選擇適合的尺寸機種,但是在曲面電視上,因為弧度設計讓人眼更加平衡、舒適,所以可以在相同的距離內觀賞更大的畫面,而且可以讓電視畫面在視覺上比實際尺寸更大,以記者在 CES 現場觀看的感受,即便是 85 吋等級的超大畫面,在近距離觀看下,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壓迫感受。
加上曲面顯示裝置在價格上已經開始往下滑落,不管是大尺寸電視或是小尺寸的電腦螢幕,在今年年中新量產機種陸續上市後,將會降到消費者可以接受的主流價格。如果屆時有換電視的需求,或許可以先從曲面機種來做考量,至於 4K 或是智慧電視,還是再等等吧。
撰文者:蘇麗媚 發表日期:2015/01/09 數位時代
不久前有一個新聞,中國大陸的樂視網將主機放在遠傳電信,引發爭議。外界關注的是,是否會引發國安的疑慮。這當然是一個討論點,但我卻更關心的是,當更多外來不需依附電信通路收費,營運商利用網際網路提供網路電視的OTT服務,進入我們日常生活時,我們自己對於文化的詮釋權在哪裡?也許在短期內看不出影響,但它的影響層面卻是相當深遠。
有幾個現象已經告訴我們,時代在急速地變化。其一,注意一下四周,越來越多人盯著手機的時間遠遠超過電視,或者他開著電視,但卻是忙著用手機跟社群互動、找資訊。電視上播出的網路畫面,對年輕世代更早已是舊聞,甚至他們自己反過來主導媒體的輿論風向,在2014年九合一大選中,我們就看到這樣力量的反撲。
其二,要說電視台沒有警覺,倒也未必,像是三立、東森、TVBS都很積極地布建網路平台。但關鍵是,在這場影音未來之戰裡面,不是把內容搬到網路上就好,或是支援電腦、手機、電視等裝置這樣的技術改善,而是內容本身的轉換,形成以內容為驅動力的新商業模式生態圈。「內容數位化」與「數位內容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展開路徑,從國外OTT服務的發展,可以看出重點是放在把各種數位的資源進行內容化,比如美國的Netflix、英國的YouView、法國的Dailymotion等業者,同時身兼內容產製者、傳播平台等多重角色。但在台灣,特別是我參與許多案子的審查,多數還是放在技術端規格的討論,或是機上盒、電視棒的應用,而不是從根本去思考新的內容獲利模式,以及如何創造出一個優質內容的生態環境。
在內容獲利模式上,坦白說,中國大陸跑得比我們更快,想得更多元。比如視頻互動娛樂利用藝人網路與終端設備(PC、NB、平板、手機),透過視頻、文字、語音直接與觀眾互動,觀眾則透過平台營運商購買虛擬禮物,贈送給喜愛的藝人。甚至許多原以線上多媒體互動娛樂為主營運的網路公司,也開始發展線下的娛樂事業,包含將視頻互動娛樂上的藝人輸送至綜藝節目、電視及電影,發展線上線下整合(O2O)的商業模式,他們所做的不是一個線上網路電視台,而是一個實境直播的新內容服務樣態。
或是像美國知名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就將自己新專輯《1989》的首發,放到雅虎上進行線上直播,相對傳統的記者會型式,這種方式無疑更有利於自己專輯的傳播,以及和全球粉絲社群間無接縫的互動。
線上卡拉OK模式的YY語音,母公司歡聚時代於2012年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目前股價約65美元,市值達到43億美元。另一個天鴿互動則於2014年7月正式於香港上市,上市當天的市值超過新台幣270億元。在在都顯示,這樣的視頻互動娛樂新媒體經濟模式,正蓬勃發展中。
過去的電視產業是封閉的、單向的,但在數位匯流的環境之下,台灣的影音已進入全球競爭的範疇,觀眾的選擇性與自主性越來越強,外來的競爭者更是擋也擋不住,看電視已經不是看電視,從內容出發,創造衍生價值才是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