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遠傳買中嘉 找到解套路徑
中時:徐旭東鐵三角 擬買中嘉
經濟:過時法規 迫投資繞遠路
自由:〈熱門族群〉法說加持 電信股成避風港
經濟:NCC:未規定不可借款
中時:爭頻譜 遠傳怒告台灣大
中時:新聞分析-電信頻譜大戰為哪樁?
蘋果:So-net撤斷網公告 補償方案又違規
中央:衝第三方支付 金融業建議整合平台
經濟:AT&T併衛星電視龍頭 准了
鉅亨:AT&T收購DirecTV獲批 成美最大付費電視服務商
經濟:王蔚、郭董 要聯手打敗三星
Money
DJ:愛立信:2020年全球70%人口使用智慧型手機
iThome:政府要用三大資料應用戰略,為民打造有感服務
遠傳買中嘉
找到解套路徑
2015-07-27 02:26:28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30日董事會可望拍板
避開黨政軍條款
傳由大摩成立新公司
先以700億元收購後再發債籌資
遠傳電信買中嘉案的交易方式出現新曙光,市場傳出將由摩根士丹利等合作夥伴成立新公司,以700億元收購中嘉,新公司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募集資金,由遠傳認購。遠傳可望於30日董事會上通過認購公司債議案,此舉可望避開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規限制。
遠傳董事會後將舉行線上法說,宣布遠傳參與中嘉案的方式,以及未來如何整合相關電信、有線電視甚至遠東集團內部資源。遠傳發言人郎亞玲昨(26)日表示,遠傳是上市公司,會遵守法令,若有需要將發布重大訊息。
據了解,這個交易模式已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初步溝通。日前遠傳總經理李彬曾表示,合作夥伴一定會符合規定。遠傳強調,中嘉買主已經盛傳多年,遠傳一定不會違反黨政軍條款。
安博凱出售中嘉案幾經波折,日前旺中集團有意收購中嘉,因媒體壟斷等因素,遭NCC有條件通過,後來並未完成交易。去年頂新有意以725億元收購中嘉,卻碰上食安風暴,收購案無疾而終。
去年有意收購中嘉的買家包括遠傳及鴻海集團。據了解,兩家公司因交易模式不如頂新單純,且可避開黨政軍退出媒體的限制,在收購中嘉案上鍛羽而歸。
今年頂新買中嘉破局後,鴻海忙於進行亞太電信與國碁合併案,無心思關注中嘉;遠傳則抱著必得決心,積極尋求交易方式。遠傳是上市櫃公司,獲利穩定且獲政府基金青睞,目前政府相關持股約2.9%,這也是遠傳無法直接買下中嘉的緊箍咒。
市場傳出,遠傳將與摩根士丹利合作,由摩根士丹利與其他投資人成立私人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而可轉換公司債標的可能是中嘉股權,或是中嘉的母公司股權,由遠傳認購公司債,未來黨政軍退出媒體法規放寬後,遠傳就可進行轉換,將中嘉納入,屆時遠傳可成為真正的出資人,避開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
過時法規
迫投資繞遠路
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令已不合時宜,在立法院未通過修法前,對產業影響甚重,甚至造成業界怪象,不僅遠傳要尋求他人合作收購中嘉;台灣大、台塑集團也要繞道投資,中華電信及台達電甚至為此退出投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也深受其害,並重炮抨擊。
業者指出,2003年台灣訂出黨政軍條款,就像是畫一個圈圈把自己人圍起來,外資買台灣媒體比台灣資金還容易,近年台灣前三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凱擘及TBC股權一度全部集中在外資手上,台灣資金想要買回,必須繞過重重關卡。
中華電信切入MOD後,與台達電一起投資愛爾達電視,但礙於黨政軍條款,後來中華電信出售31.7%股權,台達電則改由創辦人鄭崇華個人投資。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及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也在黨政軍條款碰了一鼻子灰,台灣大計劃收購凱擘,因黨政軍條款而自行撤件,改以私人公司大富媒體收購,還有台灣大原本持有的台固媒體遭NCC罰款,提起行政訴訟勝訴。
NCC:未規定不可借款
法規規定,黨政軍退出媒體,1股都不能持有,卡住不少交易案;此次遠傳收購中嘉,設計以認購公司債出資的獨特交易模式,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兼副主委虞孝成表示,法規僅規定不可以持股,但未規定不可以借款。
廣電三法中規定,黨政軍不可持有媒體,包含頻道、有線電視業者等。NCC認為該法已不合時宜,提出的修正案已送立法院,預計開放直、間接5%持股。
徐旭東鐵三角
擬買中嘉
·
遠傳董事長徐旭東(資料照片)
備受市場矚目的中嘉收購案有了最新進展!為了避開黨政軍資金不得投資媒體的規定,外傳遠傳董事長徐旭東、摩根士丹利旗下私募基金以及由前摩根士丹利台灣區總裁郭冠群主導設立的達勝創投,擬在台合資成立新公司,全新的鐵三角、將做為併購中嘉案的主體公司。
據了解,合資公司最大出資者,外傳是徐旭東個人資金,其次依序為摩根士丹利旗下私募基金及達勝創投,此收購案近期將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投資架構如何說服投審會」是新公司優先思考課題,關鍵點有二:一是不得有陸資,二是不得有黨政軍資金。
投資銀行高層主管表示,基於明年政黨輪替機率大增,為了將政治風險降至最低,很多併購案都面臨時間壓力,類似中嘉的個案在下半年都會陸續浮上檯面,「屆時會相當熱鬧」!
除了徐旭東與以郭冠群為首的達勝創投外,摩根士丹利旗下私募基金也成為參與中嘉收購案新公司的第三勢力,顯示近期國際私募基金對台興趣雖已降溫,但具穩定投報率的電信產業仍是可接受的標的。
股東含多家壽險公司
至於近幾年轉戰私募基金領域的郭冠群,主導成立達勝創投,背後股東除了郭冠群個人資金外,還吸引國泰金控獨立董事黃清苑等多位合夥人,以及國泰、全球等多家壽險公司投資。
據了解,達勝創投募集逾百億元資金後,便開始在大中華區尋找有獲利以及前景可期的公司投資,第一個標的就是與遠傳合作、打算「吃下」台灣之星,同時,規畫台灣之星與中嘉案「包裹」買下,後來,台灣之星經營團隊向頂新集團大董魏應州爭取持續經營獲得支持後,台灣之星日前做出暫時不出售的決定,也使得遠傳與達勝、大摩的投資團隊,轉向專注中嘉收購案。
遠傳訂30日召開董事會及法說會,市場人士分析,如果併購中嘉案的資金避開由遠傳注資,那麼,遠傳董事會就不會討論此案;由於該案牽涉到中嘉大股東MBK出售中嘉股權,第一關需送投審會,各界目前關注遞件時間會不會在最近。(工商時報)
過時法規
迫投資繞遠路
2015-07-27 04:47:15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令已不合時宜,在立法院未通過修法前,對產業影響甚重,甚至造成業界怪象,不僅遠傳要尋求他人合作收購中嘉;台灣大、台塑集團也要繞道投資,中華電信及台達電甚至為此退出投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也深受其害,並重炮抨擊。
業者指出,2003年台灣訂出黨政軍條款,就像是畫一個圈圈把自己人圍起來,外資買台灣媒體比台灣資金還容易,近年台灣前三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凱擘及TBC股權一度全部集中在外資手上,台灣資金想要買回,必須繞過重重關卡。
中華電信切入MOD後,與台達電一起投資愛爾達電視,但礙於黨政軍條款,後來中華電信出售31.7%股權,台達電則改由創辦人鄭崇華個人投資。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及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也在黨政軍條款碰了一鼻子灰,台灣大計劃收購凱擘,因黨政軍條款而自行撤件,改以私人公司大富媒體收購,還有台灣大原本持有的台固媒體遭NCC罰款,提起行政訴訟勝訴。
〈熱門族群〉法說加持
電信股成避風港
2015-07-27 自由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台股在外有國際股市不佳、內有稅制問題,上週週線收黑,且季線持續下彎、半年線失守,線型呈空頭排列態勢。市場法人認為,台股短線無止跌訊號下,可多加留意資金避風港的電信股,再加上電信三雄本週四(30日)將召開法說,在題材帶動下,可望成近期股海明燈。
電信三雄不約而同在本週四召開法說,除報告第二季獲利外,台灣大(3045)、遠傳(4904)將再對千元以下4G吃到飽方案表態,話題性十足。
此外,市場盛傳遠傳已出價700億元,與中嘉的大股東安博凱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一事,也可望在法人提問下,有更進一步說明。
電信三雄在數位匯流征戰,中華電(2412)有最後一哩優勢,且有MOD內容,台灣大有凱擘,擁有有線電視、頻道及內容,僅遠傳沒有有線電視光纖網路最後一哩以及內容。因此,中嘉對遠傳而言,可說是與中華電、台灣大在數位匯流時代平起平坐的一塊重要拼圖。
事實上,中嘉上次招標案,遠傳就積極參與,不過,礙於「黨政軍條款」,因此中嘉賣給頂新集團,但頂新因食安風暴,與中嘉的聯姻無疾而終,也再次給了遠傳買中嘉的機會。
遠傳總經理李彬日前被問及中嘉案時,李彬指出「夥伴一定是符合黨政軍要求」。因此,市場認為,遠傳為避開黨政軍條款,採取以遠傳董事長徐旭東的近親在海外設立投資公司,完成中嘉收購案後,再以發債由遠傳認購的方式,靜待黨政軍條款修法過關可行性最高。
歐系外資報告指出,中華電4G營收及毛利持續回升,今年每股稅後盈餘預估從4.88元,上修至5.04元。而台灣大也因上半年獲利及毛利復甦,今年每股稅後盈餘預估從5.01元上修到5.28元。
NCC:未規定不可借款
2015-07-27 04:47:15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法規規定,黨政軍退出媒體,1股都不能持有,卡住不少交易案;此次遠傳收購中嘉,設計以認購公司債出資的獨特交易模式,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兼副主委虞孝成表示,法規僅規定不可以持股,但未規定不可以借款。
廣電三法中規定,黨政軍不可持有媒體,包含頻道、有線電視業者等。NCC認為該法已不合時宜,提出的修正案已送立法院,預計開放直、間接5%持股。
爭頻譜
遠傳怒告台灣大
·
台灣大
遠傳
不滿台灣大遲遲未繳回遠傳標下的C4 4G頻譜,卻已使用遠傳提前返還的C1頻譜做為4G服務,遠傳認為台灣大惡意控制頻譜資源,一狀告上法院,上周並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新台幣10億元假扣押擔保金,禁止台灣大使用C1頻譜、直到台灣大把C4交還為止。
此次遠傳提告台灣大,創下台灣電信史上,以禁用頻譜訴諸法律訴訟第一例,擔保金逾10億元,也是台灣電信史上最高假扣押金額。
遠傳昨證實,為維護公司用戶及股東權益,已就台灣大違反雙方協議,使用1800MHz上的C1頻譜卻未歸還C4頻譜,於7月初向台北地院提出「定暫時狀態假處分」聲請,並經台北地院裁定准許,禁止台灣大於返還C4頻譜前以任何方式使用遠傳繳回的C1頻段約6.2MHz頻寬。
至截稿為止,台灣大對此事件未回應。
遠傳上周接獲台北地院裁定台灣大違反雙方協議精神,遠傳表示,這段期間,遠傳呼籲並協調台灣大儘速繳回C4、但未獲正面回應,因此,上周五(24日)提出10億餘元擔保金,向台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裁定,禁止台灣大使用遠傳繳還的C1約6.2MHz頻寬,直到台灣大返還C4頻譜為止。
遠傳發言人郎亞玲強調,遠傳2G用戶比台灣大還多,但仍積極配合國家政策、返還1800頻譜及執照,台北地院此次裁奪,已認定遠傳聲討有理。針對台灣大不儘速返還C4而告上法院,是為了促進台灣行動寬頻產業邁向更加公平競爭。
市場人士分析,目前4G業者使用的頻譜資源,都是2G頻譜繳回後重新拍賣競標取得,2013年10月4G決標時,遠傳標到C4、剛好是台灣大使用中的2G部分頻譜,而台灣大標到的C1,也正好是遠傳的2G頻譜。
今年3月底,遠傳提前將C1頻譜繳還給NCC、並經NCC頻譜依指配程序,一部分由遠傳4G自用、6.2MHz指配由台灣大使用;中華電也隨即返還2G頻譜、但主要作為中華電信4G業務使用。
遠傳強調,去年曾與台灣大就繳回頻譜一事簽訂協議,雙方對於同時繳回頻譜已有共識,遠傳也先繳回C1,但台灣大迄今不願繳回C4,占用頻譜還把網路租給亞太電信等業者漫遊使用,是惡意控制頻譜資源、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遠傳最終決定採取法律訴訟、討回公道。(工商時報)
新聞分析-電信頻譜大戰為哪樁?
為了6.2MHz的頻譜資源,遠傳一狀告上法院,即將掀起的國內最大一波頻譜大戰,究竟,遠傳這次為何而戰?
首先,頻寬決定上網速度,上網速度則影響用戶申裝意願,也是各電信公司爭取行動電話用戶數的重要籌碼。
第一波4G決標時,中華電信拿下最多頻譜資源35MHz,台灣大、遠傳各擁30MHz、仲伯之間。
但台灣大與鴻海簽戰略合作協議後,又將國碁5MHz頻寬賣給台灣大,台灣大的4G頻寬增加到35MHz,立即與中華電信平起平坐。
此外,遠傳提前繳回C1頻譜讓台灣大使用後,台灣大4G理想上網速度可高達200Mbps,高居電信三雄之冠,遠傳則因台灣大遲未繳回C4的6.2MHz,只能使用到23.8MHz頻寬,4G上網理想值150Mbps,中華電信4G上網速度理想值可以到達180Mbps,台灣大的4G上網速度立即躍居4G電信業之冠。
4G用戶市占排名,中華電超過280萬,遠傳第二,已在6月底超越200萬、領先台灣大,這對遠傳來說,是十分振奮人心的事。但是,4G用戶成長速度驚人,全台已經超過700萬,年底馬上跨過千萬用戶門檻,用戶愈多、需要的頻寬就愈來愈大,否則,就容易出現壅塞、延遲及上網不順等問題,
雖然2600MHz排定11月中旬競標,但標下頻譜後、電信公司還要採購基地台、向NCC送件申請系統建設、基地台建設審驗等層層程序及流程,2600MHz真正開始提供網路服務、恐怕還要半年以上時間,2600MHz頻譜來不來得及「應急」、紓緩目前4G業者頻寬不足問題?還是個未知數。
遠傳此時不惜花上10億元的擔保金,也要爭取台灣大提前返還2G頻譜,其實,是不甘心台灣大拿了遠傳繳回去的C1頻譜增加頻寬及競爭力,而遠傳至今卻苦等不到台灣大繳回C4頻譜。
為了頻譜資源告上法院,成為台灣電信史上第一遭,遠傳此時不惜花鉅額擔保金,其實爭的是競爭籌碼及公平競爭。(工商時報)
So-net撤斷網公告 補償方案又違規
2015年07月26日15:01
蘋果
So-net固網服務於7月11日上午發生斷線,至晚間才陸續恢復通訊,用戶施先生向《蘋果》投訴,今日發現So-net將官網上的斷訊公告悄悄撤除,意圖粉飾太平;另外,So-net提出的月租費減免補償也違反服務契約。
施先生表示,當日上午10點30分,So-net就無法連上網路,經《蘋果》即時新聞報導後,So-net官網才公告「連線異常說明」,指設備故障,基隆、台北、桃園、新竹連線異常,晚間8時30分起陸續修復。
施先生指出,一整天無法上網,不但沒有公告補償辦法,今日更發現So-net將公告撤除,自己多年都使用So-net光纖上網服務,現在合約剩3個月,打算期滿後換別家固網業者。
記者致電So-net客服,服務人員表示,當日斷線用戶,將減免一天月租費。
以一個月30天計算,減免一天月租費約為減收3.3%月租費,但根據服務契約,服務中斷12小時至24小時,最低應減收5%月租費,So-net明顯違反服務契約。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違反服務契約與營業規章,可罰10萬元至50萬元。(張為竣/台北報導)
施先生表示,當日上午10點30分,So-net就無法連上網路,經《蘋果》即時新聞報導後,So-net官網才公告「連線異常說明」,指設備故障,基隆、台北、桃園、新竹連線異常,晚間8時30分起陸續修復。
施先生指出,一整天無法上網,不但沒有公告補償辦法,今日更發現So-net將公告撤除,自己多年都使用So-net光纖上網服務,現在合約剩3個月,打算期滿後換別家固網業者。
記者致電So-net客服,服務人員表示,當日斷線用戶,將減免一天月租費。
以一個月30天計算,減免一天月租費約為減收3.3%月租費,但根據服務契約,服務中斷12小時至24小時,最低應減收5%月租費,So-net明顯違反服務契約。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違反服務契約與營業規章,可罰10萬元至50萬元。(張為竣/台北報導)
衝第三方支付
金融業建議整合平台
發稿時間:2015/07/26 10:43 最新更新:2015/07/26 10:43
(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26日電)行動支付引領未來發展,各家業者莫不卯足全力搶占一席之地,銀行業者建議由官方推動整合平台,不僅可減少業者重複投入成本,也可加速行動支付發展。
國內第三方支付平台林立,包括金融業、電信商、中華電信本身以及學術單位等,都設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即使業者提出的建議可以整合資源,但因為牽涉主管機關包括金管會與經濟部等,政府內部還需再協調。
「行動支付已是未來支付的趨勢,市場百家爭鳴」,台新金個金執行長尚瑞強坦言,台灣消費行為已轉向,但行動支付市場新科技應用變化太快,還來不及商轉就有新技術推出。
他說,行動支付解決方案繁多,包含綁定SIM卡、運用雲端技術等,加上台灣行動支付、群信、中華電信、聯合國際,到Apply Pay、Samsung Pay、LINE Pay等平台林立,各家平台、各種技術規格都不一樣,為搶占商機,銀行每種都會試,反而阻礙行動支付的普及。
尚瑞強說,行動支付一開始就是紅海市場,但銀行仍爭相投入,主因行動支付正式商轉後,仍有快則9個月、慢則兩年的前置作業期間。
尚瑞強以韓國政府提供租稅優惠推廣行動支付為例,呼籲我國主管機關可從整合平台介入,縮短各家業者在各技術、各平台間的整合歷程,以利行動支付在台推廣。
金管會表示,金管會非平台的主管機關,且台灣是自由開放的市場,平台間有沒有整合的必要,銀行業者會自行評估,若能自發性整合,銀行業者間應該也會樂觀其成。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事業處副總經理宋靖仁表示,PC花了15年的時間,才在市場普及化,相對智慧手機才花了4、5年,就達到人手一機,顯示新技術、新東西只要夠好用,普及率就會加速,民眾也會願意使用。
宋靖仁表示,行動支付使用率不高的情況,海外國家比比皆是,台灣沒有特別慢,相反的,台灣在網路、行動裝置普及,以及社群軟體等多項因素配合下,目前正好是到了發展的時候。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則說,行動支付的發展,仰賴主管機關持開放態度,銀行及業者持續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新服務、以及習慣使用手機行動上網的網路原生族(internet natives)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進而擴散至整個社會,他認為支付市場發展仍大有可為。1040726
國內第三方支付平台林立,包括金融業、電信商、中華電信本身以及學術單位等,都設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即使業者提出的建議可以整合資源,但因為牽涉主管機關包括金管會與經濟部等,政府內部還需再協調。
「行動支付已是未來支付的趨勢,市場百家爭鳴」,台新金個金執行長尚瑞強坦言,台灣消費行為已轉向,但行動支付市場新科技應用變化太快,還來不及商轉就有新技術推出。
他說,行動支付解決方案繁多,包含綁定SIM卡、運用雲端技術等,加上台灣行動支付、群信、中華電信、聯合國際,到Apply Pay、Samsung Pay、LINE Pay等平台林立,各家平台、各種技術規格都不一樣,為搶占商機,銀行每種都會試,反而阻礙行動支付的普及。
尚瑞強說,行動支付一開始就是紅海市場,但銀行仍爭相投入,主因行動支付正式商轉後,仍有快則9個月、慢則兩年的前置作業期間。
尚瑞強以韓國政府提供租稅優惠推廣行動支付為例,呼籲我國主管機關可從整合平台介入,縮短各家業者在各技術、各平台間的整合歷程,以利行動支付在台推廣。
金管會表示,金管會非平台的主管機關,且台灣是自由開放的市場,平台間有沒有整合的必要,銀行業者會自行評估,若能自發性整合,銀行業者間應該也會樂觀其成。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事業處副總經理宋靖仁表示,PC花了15年的時間,才在市場普及化,相對智慧手機才花了4、5年,就達到人手一機,顯示新技術、新東西只要夠好用,普及率就會加速,民眾也會願意使用。
宋靖仁表示,行動支付使用率不高的情況,海外國家比比皆是,台灣沒有特別慢,相反的,台灣在網路、行動裝置普及,以及社群軟體等多項因素配合下,目前正好是到了發展的時候。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則說,行動支付的發展,仰賴主管機關持開放態度,銀行及業者持續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新服務、以及習慣使用手機行動上網的網路原生族(internet natives)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進而擴散至整個社會,他認為支付市場發展仍大有可為。1040726
AT&T併衛星電視龍頭
准了
2015-07-26 03:11:08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美國電信業者AT&T以485億美元併購衛星電視龍頭DirecTV的交易,24日終獲美國主管當局批准,全美最大付費電視供應商於焉誕生。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表示,已批准這項14個多月前宣布的併購計畫,但提出附帶條件,要求AT&T寬頻上網服務擴及美國更多城鎮,並確保維持網路影音市場的競爭。兩家公司接下來幾個月將開始進行整併工作。
AT&T以485億美元併DirecTV獲當局批准,將成為全美付費電視業龍頭,朝無線通訊以外的市場擴張。
美聯社
AT&T收購DirecTV後,一躍而為全美、甚至是全球付費電視龍頭,與內容供應商議價時將掌握更大優勢,同時還能提供新的網路與行動影音服務。
對AT&T而言,這樁交易象徵其事業跨出美國無線通訊市場的里程碑。
美國無線通訊市場已逐漸飽和,競爭相當激烈,AT&T勢必得把觸角往外伸,才能找到更多機會。
AT&T將另立名為「AT&T娛樂與網路服務」的新部門,包含DirecTV與AT&T寬頻和影音事業的部門,執行長由策略長史坦基(John Stankey)升任,原DireTV執行長懷特則打算退休。
收購DirecTV是AT&T自2007年以660億美元收購BellSouth公司至今第一件大型併購案。
AT&T在2011年曾打算以390億美元迎娶T-Mobile US,但遭主管當局反對,因此對在位八年的執行長史蒂芬森(Randall Stephenson)來說,DirecTV併購案過關象徵一大勝利。
這件交易在去年5月宣布,隨後送交主管機關審查。期間美國最大有線電視業者康凱斯特(Comcast)收購時代華納有線公司(TWC)的交易,因當局反對而於4月喊卡,讓AT&T和投資人捏把冷汗。
這兩樁交易也顯示,有線電視與電信商無不致力壯大版圖,以面對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
AT&T表示,將成為「美國和全世界最大的付費電視供應商」,在美國擁有2,600萬名用戶,拉丁美洲有1,900萬用戶;相較下康凱斯特的訂戶有2,200萬。
另外,AT&T的高速網路客戶已有1,600萬名,合併DirecTV後,寬頻服務將拓展到1,250萬個家庭和商家。
AT&T收購DirecTV獲批
成美最大付費電視服務商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5-07-25 13:05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5日早間消息,AT&T收購美國最大衛星電視服務商DirecTV的交易周五獲得了監管部門的批准。這筆併購完成后將誕生美國最大的付費電視公司。
在收購完成后,AT&T的付費電視用戶數將超過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AT&T表示,將服務超過2600萬美國用戶,以及超過1900萬拉美用戶,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付費電視公司。
在一年多的評估之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有條件批准了這筆收購,並要求AT&T設置內部和外部合規負責人。FCC的目的是確保這筆交易符合公利益,包括在學校,以及低收入社區發展高速互聯網服務等。
美國司法部已於本周二批准了這筆交易,並表示反壟斷評估並未發現這筆交易將危害市場競爭。
FCC在公告中稱:“FCC提出的條件將防止合併可能帶來的危害。這些條件將確保合併確實能帶來好處。”
在合併后,DirecTV將獲得此前缺少的寬頻品,而AT&T將獲得除移動通信服務之外的另一個收入來源。
AT&T董事長及CEO蘭達爾·史蒂芬森(Randall
Stephenson)表示:“目前,我們有能力滿足用戶未來的娛樂偏好,無論他們是希望使用傳統電視服務,在移動設備上獲取最喜愛的內容,還是在任何屏幕上收看流媒體視頻。”
隨美國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漸飽和,AT&T希望涉足DirecTV的業務,並開拓墨西哥市場。近期,AT&T收購了墨西哥的第三和第四大移動運營商。
在交易最初宣佈時,分析師對AT&T的動機提出質疑。隨越來越多用戶從傳統電視服務轉向流媒體視頻服務,DirecTV的衛星電視業務已受到不利影響。不過,分析師也認為,AT&T將從DirecTV強勁的現金流,以及2040萬的用戶數中受益。AT&T表示,在完成后的第三年,這筆交易每年將節約至少25億美元費用。(邱越)
王蔚、郭董
要聯手打敗三星
2015-07-26 04:38:22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Vizio總裁王蔚自2002年創辦Vizio以來,搭上美國數位電視興起浪潮,配合美國通路促銷,以及台灣代工廠瑞軒及鴻海的支援,成功登上美國第一大電視品牌寶座,目前雖屈居美國第二大,隨該公司將進入上市程序,王蔚誓言將再度力拚拿下電視品牌王座。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在台灣出生、台北長大的王蔚,念完小學後隨父母移民美國,畢業於南加大電機系,王蔚說他這一生與台灣脫不了關係,他大學畢業後是在大同美國分公司工作,後來又自創美格科技,再創立Vizio,都是靠台灣廠商支持才能生存下去。
2003年美國數位電視市場開始萌芽,美國政府全力推動數位電視,消費者對數位電視的詢問度很高,可是卻沒有什麼買氣,當時Sony一台平面數位電視高達9,000美元,乏人問津。
王蔚嗅到此一商機,以2,499美元價格推出數位電視,並在Costco販賣,第一周就賣出2,000台,破了Costco的銷售紀錄,三、四個月後,更成長到每周賣出9,000台,最後在2007年登上美國數位電視龍頭,逼的連Sony都不得不向Vizio學習。
王蔚曾經表示,他能有今天,都要感謝台灣廠商的支持。
隨全球電視龍頭三星挾龐大品牌資源在美國市場攻城略地,這幾年擠下Vizio,成為美國第一大電視品牌,王蔚則密切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攜手,陸續推出60吋、70吋,甚至是120吋的4K2K電視,企圖提升該公司高單價產品比重,並奪回美國第一大寶座。
愛立信:2020年全球70%人口使用智慧型手機
MoneyDJ新聞 2015-07-27 08:39:55 記者
陳祈儒
報導愛立信(Ericsson)發布最新版《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指出至2020年,先進的行動通訊技術將無所不在,全球將有70%的人口使用智慧型手機,行動寬頻網路將覆蓋全球90%的人口。愛立信表示,至2020年,智慧型手機用戶將增加1倍以上,達61億個用戶,當中80%的新增用戶來自亞太、中東和非洲。
其他重要數據還有,至2020年東北亞區的行動用戶將達到20億,隨著4G的快速發展,該區LTE用戶將佔14億戶,將是全球4G用戶比例最高且發展快速的地區(如上附圖); 中國、日本、南韓為目前全球主要的LTE市場。
愛立信還表示,到了2020年,80%的行動數據流量將來自智慧型手機。隨著視訊串流服務和線上影片內容的日益流行,視訊流量每年將增長55%。
(一)愛立信指出,智慧型手機驅動數據使用量:
愛立信最新報告中完整呈現了未來的行動趨勢,個人持有終端設備數量的增加將趨動成熟市場的成長。在發展中地區,則因為智慧型手機的價格越趨便宜使新用戶的數量遽增。至2020年底,約有80%新增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是來自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隨著智慧型手機數量的不斷增加,數據使用量也加速成長。預計至2020年,智慧型手機的數據量將增加10倍,全球行動數據流量中的80%將來自智慧型手機。針對東北亞地區,愛立信預估2014年到2020年間,數據流量將以48%的年增率強勢成長,行動數據流量將成長10倍。
愛立信資深副總暨策略長Rima Qureshi表示,隨著行動連網和智慧型手機數量的大幅成長,先進的行動通訊技術以及數據使用造就了現今的大數據革命。已看到大規模變革的潛能,它將為電信營運商以及其他產業帶來創造新收益的機會。
(二)視訊串流服務、線上影片內容
加速行動視訊流量成長:
創新應用範圍的擴大和商業模式日益增加,加上晶片成本不斷降低,成為推動連網裝置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長程和短程範圍的創新案例應用不斷出現,將進一步推動連網終端設備的大幅成長。愛立信於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達260億個連網裝置,應證過去愛立信正逐步實現500億連網裝置的願景。直到2020年,行動視訊流量將以每年55%的驚人速度成長。至2020年年底,行動視訊流量將佔所有行動數據流量的60%左右,如此大幅成長的主因是用戶更加偏好視訊串流服務,以及影片內容在新聞、廣告與社群媒體等平台上變得日益普及。
針對行動寬頻先進市場中的數據使用研究結果顯示,主要的數據流量是由少數用戶所產生的。這些重度流量用戶佔全部用戶的10%,但其使用的數據流量佔了55%。視訊影片是這些重量級用戶主要的消費模式,他們通常每天觀看1小時左右的視訊,相當於平均用戶的20倍。
《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分享關於行動流量、用戶數以及消費者行為相關的數據預測、分析與洞察,進而發掘現今網路型社會目前的流量以及市場趨勢。
愛立信定期對全球主要區域的100多個現網進行流量測試。在選定的WCDMA/HSPA和LTE商用網路進行詳細的測量,旨在發掘不同的流量模式。
政府要用三大資料應用戰略,為民打造有感服務
辦理護照可以不用攜帶任何證明文件?民眾有權決定政府該如何分配預算?臺灣政府要運用開放資料、大資料,以及My Data的策略,來打造這些有感服務
按讚加入iThome粉絲團 文/ | 2015-07-26發表
如果有一天前往外交部領事局申辦護照,可以全程不用攜帶任何的證明文件,而由政府出示所有數位證明資料,提供民眾確認就好,或是在辦理駕照途中離開而未拿到駕照時,還可以另外選擇到他地的監理機關接續辦理,這些政府服務的流程都經過了跨部會整合和資料串接互通,全都交由政府機關一次幫你打點好,甚至,就連民眾也能發揮創意親自參與協作,用政府開放出來的資料,來挖掘更多加值的個人化服務。
這些嶄新的政府服務派送作法正是臺灣在未來5年朝向下一階段電子化政府發展中,所要打造的不一樣數位政府服務,更是做為臺灣新階段電子化政府重要發展的「ide@
Taiwan 2020(創意臺灣)政策白皮書」(原名稱為網路智慧新臺灣政策白皮書)當中,所要建立起一個以資料為核心的數位政府。
不同於過去電子化政府強調透過e化來提高政府效率,行政院副院長兼資訊長張善政表示,未來的數位政府更看重開放資料和社群參與,例如,將政府資料拿來經過大資料分析,挖掘出一些深度問題和現象,成為未來政府施政上的重要參考方針,或是透過網路讓民眾了解政府想法,甚至蒐集民眾意見,讓政府在施政上更貼近民意。
而長期觀察臺灣電子化政府發展的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也是電子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蕭乃沂表示,數位政府本質上也是一種政府善用開放資料、大資料等新興技術,而產生的新政府治理方式。
國發會是設計數位政府的大腦
在2014年是政府規畫下一代電子化政府重要的分水嶺,推動機關的角色有了大轉換,改由行政院研考會和經建會等部會合併而成的國發會接手,使得在電子化政府的任務推動上,從原先內部行政管理服務,更擴展了整體的經濟、人力、國土和產業發展等層面。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指出,國發會將扮演起整個國家數位政府大腦的角色,兼顧有資訊長和國發會的雙重任務,所處理不只是以往電子化政府做的網路服務遞送,更擔任起國家運籌總部的智庫角色,在兼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得投入網路及數位因子的虛擬建設,將政府的各項施政與數位結合,例如金融數位化等。
新目標:以資料為中心的為民服務
而為了實現數位政府的發展目標,國發會資管處處長簡宏偉表示,未來的政府服務,將推動以資料為中心的為民服務,包括將結合開放資料、大資料,以及My
Data等三大新興資料應用策略,來提供更多跨部會的整合服務,甚至,運用大資料分析,來輔助政府的決策,增加政府服務遞送的彈性作法。
這些資料應用方式也反映在服務模式的改變,顛覆了政府內部長久以來由上而下的服務派送方式,政府不再只是單純的服務提供者,更開始成為資料提供者,例如,透過開放更多資料,以讓民間加入協作方式,來創造個人化的多元服務應用。
簡宏偉解釋,走向提供數位政府服務第一步關鍵是開放資料。因為有了開放資料以後,才會有後續包括公民參與、多元服務派送的開始。例如透過開放資料,不只讓政府政策公開透明,增加民眾參與的機會,還能創造更多加值服務。同時,也讓政府可以花更多時間心力,專注改善既有行政業務的服務流程,實現政府服務的全程無縫隙。
可是一旦這些資料未開放出來,將使得資訊無法透明,造成的不只是民眾不願相信政府,就連參與政策的意願也降低,所以,他明白表示,開放資料是推動數位政府基礎中的基礎,只有開放資料以後民眾才願意參與,而「有民眾參與的政府,才會是更有發展的政府。」簡宏偉說。
近幾年,不論是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都將數位政府服務視為發展下一階段e政府的重要目標。不過以臺灣來說,真正開始規畫數位政府的雛型是在2014年下半年才開始。
而促使臺灣非發展數位政府不可的原因,簡宏偉說,最主要是要建立起一個協力政府,來改善民眾對於政府長期不信任的關係。
建立民眾信任的第一步,簡宏偉認為,政府必需先改變過去傳統官僚思維,培養起開放、透明以及參與的政府文化,不只是將政府資料開放供民間取用,更要透過與民間協同合作,提供民眾所需的個人服務,這些正是數位政府的真正內涵。
因此,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發會便大力推廣院內各部會擴大開放更多資料,讓民眾能利用這些資料開發更多創新服務。
而截至去年底,政府各機關部門已累計開放超過4千筆項資料集,與前年底相比,幾乎呈現翻倍的成長,累計共超過291萬人次瀏覽,資料集下載量更突破75萬次。
以開放資料來說,簡宏偉說,今年不只是擴大開放更多政府資料,更要從開放資料的推廣階段,走向更深化的應用階段,來創造更多客置化的民眾服務,讓服務管道可以更多元。
由民眾利用政府開放資料,來提供民眾服務的好處,他也舉加拿大當地政府開放交通事故資料為例,曾有當地民眾拿政府開放交通事故的地理位置和時間資料,結合Google地圖工具並推出App,後來,不只上班族愛用,更多使用族群,還包括有帶小孩上學的家長們,每次出門前都會用來查看交通路程,事先避開交通事故地點。
但這件事看在簡宏偉眼裡,如果換成要由政府機關來主導,就顯得複雜多了,除了可能得先由國發會召集交通、警政等部會,進行跨部會協調外,甚至還得一一把受限的法規鬆綁後,才能將服務完成。相較於政府提供服務,由民間運用政府資料來提供服務,就顯得簡單多了。
而針對財稅或犯罪前科等較敏感性的政府資料,儘管資料管理上相對嚴格,無法開放民間使用,但還是能用來協助政府機關決策。
簡宏偉表示,目前政府內部已成立一個大資料技術小組,由國發會、經濟部、科技部共同參與,負責協助各部會做大資料分析,同時,也可由民眾提出需求,再統一由國發會協調負責的機關,將這些資料拿來分析。而目前,政府內部已針對企業調薪、大專畢業生就業、毒品防治,新住民第二代等持續展開大資料分析的應用。
另一個核心的資料應用策略則是與民眾自身相關的My
Data(資料個人化服務),簡宏偉說,以往這些個人資料的運用方式,都是由政府來幫民眾做決定,但現在將這些個人資料還歸於民後,除了能讓民眾掌握了更多的個人資料自主權,也有助於更多客製化的服務產生。例如,去年底,衛福部推出的「國民健康存摺」整合服務,正是My
Data的一種應用,民眾可用自然人憑證登入健保署網站後,來查看最近1年來的個人健保資料,包括可以取得個人就診醫療和支付費用等資訊。
這些健康資訊不只能用於民眾健康管理,也能做為更多醫療產業的應用,例如高齡老人的遠距照護等。
簡宏偉表示,新階段的電子化政府在規畫上,除了要讓民眾使用政府服務更方便,也要替企業帶來新的產業商機,同時,不論是中央或地方都可以在開放資料過程中,建立起更開放、透明和參與的服務文化,也讓更多民眾在參與政策形成過程,發揮監督作用。
好比如說,今年9月即將在臺北市試辦的參與式預算,就將由民眾來決定政府該如何有效分配預算的用途。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項靖也認為,開放資料是政府目前最迫切該做的事,因為這是推動數位政府的基礎。不過他也提醒,政府開放資料要做得更好,得要在資料的流程管理上做出改變。
他說,現在很多政府機關不太有辦法做開放資料,就在於政府舊有的資料蒐集、儲存和管理方式,並非為了開放所設計,因此,主導者得重新設計政府資訊管理流程,例如導入電子資源管理(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ERM)機制,才能把開放資料這件事做得更順暢。
項靖更指出,要能實現數位政府,除了配套法規制度和硬體基礎建設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將政府資料拿來實現公共價值。
政策規畫階段就開放民間參與協作
不只是未來數位政府的推動以開放為原則,在政策規畫階段,國發會首次採取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作法,讓民間從一開始就能參與政府制定政策的過程。
在今年初由國發會所擬定的ide@
Taiwan 2020政策白皮書中,首度採用民間和政府共同協力方式,來完成未來5年政府數位施政的白皮書草擬。
而這分白皮書當中主要規畫了2017~2020年臺灣發展第5階段電子化政府的目標願景,也揭露了未來5年臺灣推動數位政府服務的大架構,分別是由基礎環境、透明治理、智慧生活、網路經濟,以及智慧國土等5大網路施政構面組成。
其中在基礎環境優化上,將進一步整合資通訊環境,目標在2020年達成行動寬頻服務涵蓋率96%,上網用戶達1,500萬人,以及用戶端連網速度每秒達100Mb。此外,還要建立一套有助於網路產業發展的虛擬世界法規制度,同時強化資安治理機制,包括將制定資安管理法,以及擴大網路犯罪執法等。
而建立在基礎環境之上則要打造一個更開放的透明治理環境,包括在開放資料部分,要達成2020年開放3萬筆資料集的目標,並建立資料分級和品質評核標準,來提升開放資料的質量。
同時也將加強民眾與政府之間的協同合作,並運用開放資料、大資料,以及My
Data等資料應用策略,打造創新數位服務,解決政府施政遇到的難題。
另一方面,未來發展新階段的數位政府服務,更將以創造智慧生活環境、活絡網路經濟,以及推動智慧國土等三大領域的應用服務來推行。
首先在智慧生活環境的目標上,希望能建立一個可供民眾自我健康管理的智慧照護環境,並能與App結合讓民眾主動追蹤和管理。此外,也要將數位學習、智慧教室等應用,結合使用於數位教育領域,並協助地方發展融合在地特色的創新生活應用。
而在網路經濟方面,則是要打造更全面的數位金融環境,包括將推動新一代金融3.0,擴大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等新興金融服務普及,同時也加強不同產業結盟合作,並將大資料、開放資料運用在網路交易、群眾募資和證券期貨雲等,來提供更多不同的網路交易服務,進而提升網路經濟的發展。
在智慧國土的發展上,未來也將結合開放資料與大資料,來實現智慧防災、智慧城鄉,以及智慧運輸的整合應用,像是建立更快速防災資訊傳遞機制,提升防災防護力,以及提供更完整的即時交通整合資訊,而在城鄉之間也要加強雙向聯繫管道,讓兩地資訊整合互通更為密切。
搶先一步鬆綁法規,才能助產業搶商機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則認為,政府在邁向數位政府的道路上,政策推行速度應該跑在產業前面,而非等到產業有困難後才來想辦法解決,事前就得先針對執行時可能會有問題的政策法令來處理,如此才能讓企業更早一步搶得網路商機。此外,企業對於雲端商務運用需求越來越高,政府除了建立起一個健全的網路雲端環境外,在網路資安方面,不論是法規或技術上皆得做好與時俱進的準備。
蕭乃沂也建議:「未來政府在提供對外的數位政府服務,應優先推動跨部會、跨機關的整合服務。」
而政府能不能落實服務整合的關鍵,則有賴於像國發會這類的橫向溝通組織,能不能有效發揮跨部會協調的機制,甚至,後續執行時也得持續追蹤,確保這些整合服務可以落實。
借鏡英、美、新加坡數位政府推動策略
簡宏偉觀察,以往國外在推行電子化政府多看重的是技術議題,但近2年較多的則是與治理有關,例如參與機會有沒有更多,提供服務夠不夠好,政策透明度有沒有夠高。
而不同國家所著重的服務皆有不同,比方說,葡萄牙就因為當地人民偏好面對面與人接觸,而廣設了實體的民眾數位機會服務點,靠著這些站點來與政府服務整合。
國發會在最初規畫臺灣數位政府服務時,簡宏偉表示,參考新加坡作法的比重最多,因為雙方的電子化發展和目標十分相近,而目前新加坡以發展智慧城市做為目標。
另外也借鏡美國和英國的作法,像是美國在推動電子化政府服務時多聚焦在基礎設施的建置上,而讓民間來接手服務部份,透過政府和民間協同合作,來完成創新服務應用。
或像是英國在推動數位政府計畫的策略上,提出了數位首選服務(Digital
By Default)的行動準則,用來提高政府數位化服務的比例,包括加強政府人員的數位素養,和更進一步落實數位服務的執行力等。
儘管第5階段電子化政府要到2017年才啟動,但今、明2年將會是推動數位政府服務的前導階段,國發會在現有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預算中,已經涵蓋了不少下一階段所需的基礎建置。
簡宏偉表示,目前已交由各部會針對白皮書政策,提出未來各項數位政府服務的推動計畫,不過正式編列的預算經費,預計得等到今年10月提報院會審議後才會揭曉。
未來2年,國發會計畫將持續深化開放資料與大資料應用,同時也將結合更多My
Data服務項目,並也將擴大讓更多民眾參與的機會,除了在今年試辦推出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join.gov.tw)外,未來也將進一步實現讓民眾自己提點子的構想,協助政府推動新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